文/李纳米
新春长假,宅家追剧成为了当下年轻人休闲生活的新风尚。网剧《为有暗香来》热度飙升突破9000,微博主话题阅读量15.5亿,快手热榜106个,在榜时长679个小时以上,抖音剧集相关话题总播放量超过38亿。不少观众在剧完播后还意犹未尽,积极参与视频平台的二次创作活动。
该剧的故事发生在百年香药世家——仲家,围绕着仲家家主仲溪午、仲家的督管之女华浅的爱情,以及牧家、伍家等香药家族的生意纠葛展开,讲述了前一世机关算尽最终害人害己的“恶毒女配”华浅重生后,决心洗心革面广结善缘,却遇到了意料之外的困难,最终在朋友、爱人、亲人的帮助下重获新生的故事。
与其他古装剧有所不同的是,该剧以非遗“传统香制作技艺”为基底构建故事,以中华传统文化“香文化”为核心,并在拍摄制作中运用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在网络剧的“网感”、“爽感”的基础上,从语言台词、场景动作以及主题表达三个层面,构建了丰富多元的传统文化空间,充分传递了中国独有的东方美学与古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网感与古风,
融合打造沉浸语言环境
对于影视剧来说,语言台词可谓是推动剧情发展最为重要的部分。《为有暗香来》的定位是一部轻松的古装成长疗愈剧,对它来说,难度在于既要兼顾现代网感与古风古韵,让其整体风格贴近现代观众语言习惯与心理预期,又要带给以观众沉浸式的古代环境体验。我们可以看到,在剧中人物的台词对话中,常常出现许多古代生活或剧中设定世界里所独有的日用品的名字。例如,侍女服侍华浅梳妆时的“香沤子”,类似于现代的化妆水,品香宴上的香丸禅悦香,中秋宴上所使用的三秋之半香,以及华浅在为牧遥筹备婚宴时所采买的古代特色糕点糖脆梅、糖豌豆、粟糕,剧中人物用于疗伤的外敷药金刀散等等。此外,还有仲溪午情伤时对华浅所言的自己的希冀“素手调羹汤,含羞待君尝”,华浅与仲夜阑大婚时,华浅哥哥拿出的墨色天香酒,半玩笑半认真地交代仲夜阑一定要对自己的妹妹好,后续华浅也用这酒祭奠哥哥,已然成为了剧中兄妹情的象征符号,甚至是摘星楼上一闪而过的牌匾“珠月流辉”,这些特有的词汇嵌置在人物日常交流生活的语言中,充分营造了古色古香的氛围,极具代入感。
仪礼场景,
还原建置传统文化空间
场景营造是极为考验剧组专业功底的部分,要将已经渐渐消失在公众视野的非遗,与可能更多来源于古籍史料里的传统文化,在荧幕上真实地还原与再现,并非一件容易的事。《为有暗香来》巧妙地选择了若干个典型的时间节点上举办传统仪式的场景,例如剧中的祭香祖大典、品香宴、中秋宴、婚宴等,严格按照有据可考的习俗文化知识,真实再现了古人的仪式流程、器具拜访、服饰穿着等。
例如,在品香宴上,长公主宣布宴会开场后,汹涌蓬勃的白色烟雾由侧室而出,笼罩了诸位宾客,有宾客感慨,仲家作为香药世家“用香”的大气豪横,也赞叹“香要这么烧才有气势”。虽说只有短短的一句赞叹,但其实背后与宋朝的香文化密切相关。宋朝对香的痴迷到达了一定的巅峰,皇室用香数量惊人,因此像仲家这样的香药世家得以与皇室密切往来,财富惊人。并且,皇家以赐香表示恩宠,朝野上下弥漫着奢华的用香风气,上行下效,当时的权贵也好相聚园林亭阁,一齐品香斗香,招待宾客时,权贵们常大量用香以显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据记载,宋代蔡京烧香就颇爱气势,他曾密闭门户,数十个香炉同时烧之,待香气积满后卷起门帘,这时云雾缭绕,香馥满室,他曾言“香须如此烧方有气势。”
围绕文化内核,
实现深层次主题表达
而在主题表达上,《为有暗香来》巧妙地将香药传承与济世救人的文化内核暗藏于情节的矛盾冲突中,让观众被情节牵引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认识并认同古人的精神气节。例如,在名场面之一,暗潮涌动的品香宴上,长公主宣布,猜香环节拔得头筹的宾客可以获得避风巴尔撒木香。这时,伍朔漠为了在牧遥面前逞能,借机质疑家主为何不拿出仲家祖传的“甲寅梦归丹”作赏,言语间有内涵仲家怠慢宾客的嫌疑。仲溪午此时表明,甲寅梦归丹是用来治疗离魂之症的香药,其关键原料血珀极为宝贵,应当给以急需救治的病人,而非富庶之家取乐的奖品。此言一出,既巧妙地化解了怠客之嫌,又表明了仲家身为医药世家体贴百姓,心怀大爱的家风道义。观众在好奇仲溪午会如何回答缓和尴尬局势的时候,注意力被充分调动,随着剧情的发展,既感慨了剧中人物的足智多谋,又领会了古人的医者仁心。
此外,还有整剧的主要矛盾,即前一世的恶女华浅,在领略到了“善恶轮回,害人终害己”的教训之后,如何在这一世改正自己的错误,带领身边的人向善。她变得明事理,讲道义,懂得推己度人,她为自己的家族,为身边人不自食恶果所做出的一系列努力,都体现着她知错能改,求真求善,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整部作品因此而充满了深层次的精神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非遗+影视”的融合已然成为影视剧创作的新风尚。无论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的当代都市剧《正好遇见你》,还是为求还原民国时期北平的名角名伶的生活,而在服饰大量运用京绣、绒花等非遗元素的《鬓边不是海棠红》,亦或是凭借“火树银花”场景出圈,带火了国家级非遗河北省张家口蔚县“打树花”的《延禧攻略》,均实现了口碑与市场的双赢。
古老的非遗通过影视作品再度出现在大众的眼前,改变了年轻人对非遗的刻板印象,为影视作品的叙事增添了一抹亮色的同时,创造出了新的应用场景,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观众的审美素养与艺术情操。《为有暗香来》将非遗作为主线,与语言、场景、主题等方面的创作相融合,带来了更具文化与美学冲击力的体验,助推了非遗融入当代生活,是一次成功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