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盛凤琴 通讯员 任小芳 项建锋
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对老年患者来说“杀伤”力特别大。15日,记者从区二医院了解到,医院今年1至4月份收治的中风患者中脑梗死有108例,其中老年患者占比90%以上。
近日,区二医院就收治了一位中风患者。事发当天,82岁的王奶奶在家时突然不能走路,左侧肢体也无法活动,家人发现后立即送往区二医院就诊。经检查,初步诊断为急性脑梗死,医院立即启动卒中绿色通道。
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高立平接到信息后立马赶到现场,他说:“患者当时有明确的神经定位体征,且头颅CT检查未见颅内出血征象,诊断为急性脑梗死。而且患者的发病时间尚在静脉溶栓时间窗口内。”医生在与患者家属沟通病情及诊疗方案后,排除溶栓禁忌症,启动静脉溶栓流程,在场的急诊医护做好“应战”准备。
从患者进入医院到静脉溶栓治疗仅仅用了40分钟。患者在溶栓完成30分钟后,左侧肢体可抬离床面,1小时后,左侧肢体肌力可以抗轻微阻力了,24小时后复查颅脑CT无颅脑出血征象,显示右侧额、顶叶急性脑梗死。值得庆幸的是,患者在神经内科病房治疗一段时间后,肌力完全恢复正常,双下肢能正常行走,康复出院。
高医生表示,如今,中风已经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原因,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我国70%以上的脑中风是脑梗死,其最有效的治疗方式是静脉溶栓和取栓手术治疗。而溶栓对时间要求极为苛刻,黄金时间是发病后3-4.5小时。在今年医院收治的脑梗患者中,成功通过静脉溶栓17例。
对中风患者而言,时间就是生命。若在短时间内能发现症状并及时治疗,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中风导致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日常生活中,大家应如何识别脑卒中的症状呢?对此,高医生说:“脑卒中的明显表象包括: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突发持续头晕的情况,饮水呛咳,视物旋转或平衡障碍;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笨拙,沉重或麻木;一侧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如果出现以上情况就要引起重视了。”
此外,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打鼾)等疾病都会增加患中风的危险性,及时治疗这些疾病可以降低中风的风险。患者要遵医嘱,按时服用降血压、降血糖和控制血脂等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