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仲尧
如今,当我们在享受高速公路和快递行业给日常生活带来快捷、便利的时候,大家是否想过,这些在中国古代也有吗?你还别说,真有。
翻阅史料,不难发现,我国古代确实拥有高速路,最著名的非“秦直道”莫属。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不少地方依然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便于防御和征讨,除修筑万里长城,还策划修建了一条类似现在的高速公路——秦直道。
大约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举全国之人力和物力,命蒙恬监修一条南起京都咸阳林光宫(今淳化县凉武帝村),北至九原郡(今包头市孟家湾村)的军事要道,历时五年之久,穿越14个县,路面最宽处达到60米,最窄也不低于20米,共计700多公里,沿路几乎没有大的弯道,堪称名副其实的古代高速路。两千多年前,在科技水平和机械设备极不发达的情况下,穿山过河,要修建这样一条宽阔笔直的道路,谈何容易。即使到了今天,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秦直道的恢宏气势,领略到大秦帝国的强大和辉煌。
除秦直道外,秦国还有几条著名的“高速路”,如秦栈道、上郡道、临晋道、武关道等,这些驰道以咸阳为中心,连接全国各地,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体系,既有利于军事行动,也方便老百姓出行,可谓一举多得,功在千秋。
有了“高速路”这个硬条件的加持,快递业酝酿而生便是水到渠成的事。相传,快递业的首创者是汉高祖刘邦。刘邦在秦朝当泗水亭长时,不仅负责抓捕盗贼、代收赋税、为旅客提供服务等,还兼有“邮亭”的职责,如承担传递加急、押送徭役等任务。这“邮亭”应该是“快递”的雏形吧。后来正是因为押送之人逃脱,才导致刘邦造反,最终逆袭登顶。
刘邦做上皇帝后,并未忘本,不仅政治制度上“承袭秦制”,还出台了一系列深化邮驿改革,加快快递业发展的措施和政策,“立屯田于膏腴之野,列邮置于要害之路”,呈现出“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的繁荣景象。据《汉简》记载,至汉武帝时期,对内已建立起“五里设邮,十里设亭,三十里设驿或置”的管理体制,向外遣使西域,开拓“丝绸之路”,尝试“海外购”,整个大汉帝国形成了一张完整的物流快递网络。
众所周知,唐朝还发生过一桩流传甚广影响深远的快递事件——为杨玉环运送荔枝。杨玉环出生蜀地,唐时当地盛产荔枝,张籍的《成都曲》:“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描写的就是蜀地荔枝成熟季的情形。因此,从小养成了喜欢吃荔枝的嗜好。某日,已为贵妃的杨玉环吃腻了山珍海味,突然想吃鲜荔枝换换口味,这样一个简单的要求,玄宗岂能不满足?然而问题来了,荔枝娇贵,“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四五日香味尽失矣。”长安距离出产荔枝的蜀地或者岭南,路途都十分遥远,为了荔枝保鲜,送荔枝的人翻山越岭,快马加鞭,日夜兼程,十万火急。可唐朝的快递业归兵部管理,主要服务于军事,谁知道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只为贵妃送荔枝的呢?杜牧有诗《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此诗含蓄委婉地嘲讽了玄宗荒淫误国,贵妃恃宠而骄,却也透露出当时快递业的兴旺发达。
不难想象,一千多年前,居住长安后宫的杨贵妃,吃上“快递”来的新鲜荔枝,肯定心花怒放。但唐玄宗为了博得美人一笑,打破了快递业为军事所用的规矩,滋长了骄奢淫逸的不良风气,久而久之,酿成的后果很严重。终于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从此唐王朝一蹶不振,踏上了一条衰败的不归路。
至宋朝,历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快递业对促进社会经济繁荣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不断加快推动快递业发展的步伐。宋太祖通过设备革新和制度保障,达到了“日行五百余里”的运输速度,宋太宗提倡物流快递逐步向民间开放,宋仁宗再度放宽政策,“中外臣僚许以家书附递”。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有“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的记载,字里行间我们仿佛看到了现代“快递小哥”忙碌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