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盛凤琴 通讯员 洪斐 许盼盼)日前,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6名脊柱侧凸患者在经过20多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后顺利抵达萧山区中医院,他们即将开始一场全新“蜕变”,迎接“新生”。
据了解,10月10日,萧山区中医院“重塑人生脊梁”专家团队远赴色达县开展脊柱畸形筛查。6名脊柱畸形患者就是在此次筛查中筛选出来的第一批患者,年龄最小的只有10岁,最大的51岁,均以重度先天脊柱侧凸畸形为主。
患者中有一个名叫谢贡的10岁男孩,在他6个多月的时候,父母就发现他背上有异常的凸起,由于治疗条件有限,仅通过支具矫正进行处理。然而僵硬的支具对谢贡并不友好,边边角角常常蹭破他稚嫩的皮肤,好几次他都痛得受不了,想要治疗疾病的决心一次次让他坚持下去,直到2022年老旧的支具破了,他才放弃佩戴。
11岁的贡曲降措在8岁时被父母发现后背的小肿块,随着年龄的增大,肿块也随之增大,连穿着衣服也遮盖不了身体的异样。虽然身体异样,但贡曲降措不仅乖巧懂事,而且性格开朗乐观。在班级里他还是个小学霸,数学成绩名列前茅。“我想去国外,去看看那里的景色。”贡曲降措期待地说着。
12岁的班忠达丹也是一个外向的小男孩,7岁时父母无意间发现他背上的小“山峰”,当时没有进行正规的治疗,也有一段痛苦的支具佩戴经历。11岁时由于支具引起腹部的皮肤破溃严重才放弃了支具的佩戴。今年读六年级的他既明事理又勤劳,是父母的得力小帮手。他还有一个篮球梦,希望病好了之后能有朝一日带着篮球为国争光。
考虑到这批患者对新环境的陌生,医院脊柱矫形科的医护人员们早早地做好了准备,不仅安排了专门的引导人员,还为他们布置了温馨整洁的病房,储藏室也特地腾出空间给他们放置行李,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目前,该批患者在医护人员的陪同下已完成各项入院检查,为后期治疗做好充分的准备。
虽然脊柱畸形在沿海地区不多见,但在贵州、西藏等山区却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它是一种高致残性的疾病,严重者可导致心肺功能下降,肢体活动不便,甚至瘫痪、死亡,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有较高的发病率。
脊柱畸形矫形手术难度高、风险大,国内能熟练开展这项手术的医院屈指可数。区中医院脊柱矫形科医生将逐一为这批患者定制手术方案,让他们得以抬头挺胸,重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