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首席记者 蒋超 通讯员 高明远)租赁时长与开始结束时间存在差异、租金单价大小写不一致……在村级合同中,对租赁期限、租金、租赁物信息、交付时间等要素开展合法性审查,只需要一个摄像头?在义桥镇,这已不是新鲜事了。围绕村级合同审查专业性不够、监管有死角、签订不规范等“老大难”问题,“智慧印章”村级合同合法性审查体系成了“灵丹妙药”。
合法性审查,是法治政府建设中“抓前端、治未病”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基层依法治理“最后一公里”的基本路径。今年,贯通合法性审查系统与“智慧印章”系统这项工作被列入区委政法委改革创新十大重点项目进行培育。在原有“智慧印章”数字化用印监管的基础上,我区迭代升级 2.0 系统,通过 AI 优化数据分析模型和协同贯通合法性审查系统,从“把权力管起来”,提升为“让负担减下去”。
义桥镇的先行先试,正是我区推进镇村合法性审查监督一体化建设的“试验田”。为了确保镇村两级合法性审查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同步推进,义桥镇不仅有镇级合法性审查中心,还设立了27个村社合法性审查点,搭建村级合同合法性审查一体化平台,确保数据实时汇聚、全程即时在线。
前端,利用“智慧印章”套筒前置摄像识别结合 AI 分析功能模块,优化合同审查,对风险项目进行预警;后端,合同用印通过后,相关记录传输至区司法局合法性审查系统中进行归档,拧紧区镇村三级行权责任链条,实现全流程监管、全周期审查、全过程可溯。
透过平台驾驶舱,可以“一屏”掌握全镇村级合同合法性审查工作动态,即时知晓审查事项、审查进度、审查结果、预警问题等内容,同步掌握各村资产资源管理、村级集体收支进展等情况,为精准研判分析基层依法治理、廉政风险防控提供了支撑。截至目前,义桥镇已累计审查村级合同 1106 份,实现该领域信访投诉量同比下降 44.4%、涉村民事诉讼零发生。
合同签得省心、放心,政府的公信力自然也水涨船高。如今,我区已纳管累计用印事项 176 个,完成用印流程 55 万余条,记录使用印章次数 275 万余次,平均审批时长较以往线上审批系统缩短 97%以上。针对村社“无责”和“无效”证明频发的问题,已累计减少证明类盖章事项 11 类,证明类盖章数同比下降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