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盛凤琴 通讯员 来舒
10月29日是第19个世界卒中日。脑卒中又称中风,主要指脑部血管堵塞或破裂导致的突发脑组织损伤,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随着天气转凉,罹患脑卒中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如何快速识别中风?怎么预防?年轻人会出现脑卒中吗?对此,记者采访了区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胡海芳。胡主任提醒,如果突然出现脑卒中的症状,如突发一侧肢体麻木或无力、口角歪斜、讲话口齿不清等,就需要警惕。一旦发生脑卒中,要抓住3小时“黄金治疗期”。
老年人群是脑卒中的高发人群
27日早上,萧山的李大伯醒来就感到身体不对劲,说话口齿含糊不清,头晕、站也站不稳,关键是右侧的肢体还出现了麻木的情况。在家人的陪同下,李大伯来到了区一医院急诊。
医生立马为其进行了头颅CT、磁共振及颈部CT血管造影等检查,磁共振可见到脑干急性梗死,血管造影中显示患者右侧椎动脉起始段出现混合斑块,官腔中段狭窄,双侧颈总动脉分叉处出现混合斑块。简单来说,患者病症属于急性脑梗。
胡主任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6分,而且从发病到就医在3小时黄金救治时间内,我们立马对其进行了溶栓治疗。幸好就医及时,目前患者还在住院治疗,脑梗的症状得以控制。”
对于卒中患者来说,早诊早治对脑卒中的治疗效果、预后及降低致残率十分关键,及时发现脑卒中的早期症状极其重要,尽早开通血管,能有效减少神经功能损伤。在急性脑梗塞发生后,应尽早将患者送至距离最近的开设有脑卒中绿色通道的医院就诊。目前治疗手段有药物溶栓和机械取栓两种,需要医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对症治疗。
据数据统计,去年一年区一医院成功溶栓患者有203人,今年1—9月,成功溶栓的有142人,其中80%以上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此外,医院还开展了56台机械取栓,血管良好再通率95%。
胡主任表示,如今,萧山脑卒中急救溶栓体系建设日益完善,全区各卒中救治医院和120急救网络、分级诊疗体系的建设,组成了一张强大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区域协同医疗救治网络,能有效缩短院内抢救时间,提升全区脑卒中救治水平。
秋冬季卒中病高发期
了解这些“信号”关键时候能救命
秋冬季气温逐渐下降,天气寒冷的刺激会使得血管收缩痉挛、血压就容易升高,从而容易诱发脑卒中,特别对老年人来说影响更大。
但如果你认为脑卒中是老年人的“专利”,那就错了,如今它也渐渐地“盯上”了年轻人,今年医院就曾接诊过30岁左右的年轻人。
卒中越来越年轻化的原因跟患者的饮食作息密不可分。比如高盐、高油、高糖,外加熬夜、缺少运动等不良因素,容易引起肥胖和更早的动脉粥样化形成。年轻人应该加以注意,尤其是要正常进行体检,有血脂血糖异常的时候,应该提前控制。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脑卒中先兆症状容易被忽视。如何快速识别脑卒中?
胡主任说:“比如手没有力量了,吃饭时筷子掉了,或者写不了字了;发现说话不利索,开始词不达意了;照镜子时发现自己嘴歪了,开始流涎了……这些都是脑卒中的‘信号’。千万不要等待症状自行消失,应第一时间就近前往有溶栓条件的医院就诊或及时拨打120,避免错过溶栓治疗‘时间窗’,造成不可逆的后遗症。”
其实,脑卒中可防可治,重点在预防。
对此,胡主任提醒广大市民,预防脑卒中要养成适量运动、合理膳食、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坚持定期进行卒中危险因素筛查,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