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盛凤琴 高圣威 通讯员 洪华烽 余佳齐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医药以其简、便、验、廉的独特优势,倍受百姓信赖。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如何发挥中医药优势,让更多人民群众“方便看中医、放心用中药”?
我区通过创建中医馆、中医阁模式,积极推进“中医处方一件事”改革,建立标准化中医处方、建立标准化门诊病历、编制中药饮片数字编码等,发布“萧然医派”中医品牌等举措,走出了一条萧山特色中医药文化创新发展之路,牢牢守护百姓的健康防线。
民生关注
家门口就有“国医堂” 满足多样就医需求
义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是我区今年重点升级建设的旗舰中医馆,今年以来,该中心的门诊量达42万多人次,其中中医药就诊人次占总门诊人次40%。传统中医“治未病”健康医学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中医。
近日,记者来到了义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一到门口就闻到了浓浓的中药香,在其中一面墙上还展示了多种中草药标本,吸引了不少孩子的目光。早上9点左右,候诊大厅已经坐满了市民。赖红娟就是其中一位中医师,擅长小儿推拿调理儿童咳嗽、厌食、腹泻等。
在赖医生的诊室里,她正在用小儿推拿手法给3岁的孩子进行推拿治疗。市民邵阿姨说:“我们已经推拿了有2个月了,孩子胃口小,听别人介绍说小儿推拿有效果,我们也来试试。两个月下来确实不错,现在胃口好多了,而且过来推拿也很方便,骑电动车10分钟就到了。”
同样感到方便的还有市民李先生。采访当天他正好带9个月大的娃来打疫苗,打完疫苗来找赖医生推拿。李先生说:“孩子晚上老睡不好,听朋友推荐说中医推拿有助于宝宝睡眠提升,所以来试试看,关键是医生推拿手法孩子很喜欢,不哭不闹,比起打针吃药接受度好多了。”
义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倪聪慧说:“我们的小儿推拿是今年4月份开始,短短几个月门诊量达1200多人次。中医推拿、拔火罐、针灸、中药饮片等同样火爆。就拿中药饮片来说,截至目前已经开出中药处方2.6万余张。此外我们还在杨岐社区卫生服务站全新打造以中医药为特色诊疗服务,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感受中医魅力。”
一医、一脉、一银针……在城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师傅晓云的针灸技术可以说小有名气。今年,我区发布了“萧然医派”品牌,也是萧山中医药文化的典型代表。傅晓云作为百年流派陈氏中医的传承人,榜上有名,有不少患者更是慕名而来。
一天40个门诊号,年门诊量近万人次,忙的时候傅晓云常常会“拖堂”。“很多患者都是看了好几个地方再来的,错过了急性发病期,要不然效果会更好。我通过中药针灸和中药的运用,对于一些疑难轻症、疑难性的疾病有疗效。”傅晓云说,“以前诊疗还没有使用电脑的时候,都是靠笔记录患者信息,一天下来就要写完一根笔芯,现在智慧化中医推进可以让我们有更多时间用在病人上。”
为了满足更多患者的诊疗需求,该城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加大投入,添置了电动牵引床、中医体质辨识仪等诊疗设备,配备中医师,可以为群众提供艾灸、刮痧、小儿推拿、拔罐、针灸、开方等诊疗服务。近期,该中心还开展了第一届膏方节,深受市民欢迎。
据统计,2023 年城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诊疗有9.8万人次,门诊总人次26万余人次,中医诊疗人次占总诊疗人次比例37.5%,从中不难看出老百姓对中医诊疗的需求越来越大。
措施聚焦
擦亮“方便看中医、放心用中药”金字招牌
爱中医、信中医、用中医,近年来,市民对中医药服务的获得感不断增强。11月,《2023年度浙江省中医药发展报告》公布,萧山区在全省90个县(市、区)中医药发展指数排名中位居全省首位,这也是我区连续四年获此殊荣。
中医基层化,基层中医化。
如今,我区在2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功创建中医馆,在26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均融合了中医诊疗服务,并从中精选了一批优质的、中医诊疗服务占比高的26个点位成功创评“中医阁”,中医药文化已经融入百姓健康防线的最前端,通过“治未病”的理念让更多患者实现早防早治。
“中医馆+中医阁”配套模式,联动医共体服务模式,进一步健全我区基层中医诊疗服务体系,同时也让中医诊疗“触手可及”。
一缕药香跨越古今,一枚银针联通中西,一株小草造福世界。
萧山,这座坐落于钱塘江南岸的古城,承载着八千年的跨湖桥文化,在这片土地上发现了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草药罐,其见证了中医药文化的深厚底蕴。
对此,区卫健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今年萧山发布“萧然医派”品牌,百年传承以上的有十三家,竹林寺女科、楼英学派 、韩氏儿科、李氏骨伤、孔氏儿科、马氏妇科等,而且百年传承数量居我省区县之首。在中医药文化深耕过程中,萧山涌现了一批中医新兴流派,傅氏骨伤、盈丰骨伤、孙氏妇科、钱氏针灸等,这些新兴流派在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各自鲜明的特色,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中医药守正创新,任重道远。随着数字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区也在探索一条智慧中医发展之路。比如中医标准化处方门诊病历、基层中医辅助诊疗系统、智慧中药房……这些都是我区促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新尝试。
与此同时,我区还不断加大医保对中医药的扶持力度,通过中药饮片集采进一步降低中药饮片费用,将中医辩证论治费纳入医保服务目录,遴选中医优势病种,实现中西医同病同价,进一步激励中医中治。
传承中医精粹,感受中医魅力,“萧然医派”守正创新持续进行中,要用现代技术讲好中医药故事,让中医药服务助力健康萧山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