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秀芹
杨老太的儿子入冬便喊母亲搬去楼房过冬,楼房地暖,室内温度28℃,在房间需穿夏天衣服,夜里睡觉都不用盖被子。杨老太不去,说那么热,岂不是少过了一个冬天。乡下老宅也集体供暖了,平房供暖效果虽然不如楼房,室内温度18℃,这个温度和过去炭炉子取暖差不多,但正是杨老太喜欢的温度。杨老太北屋朝阳,白天坐在客厅沙发上,太阳透过门窗照射进来,晒在人身上暖洋洋的,别提多舒坦了。
只要太阳好,杨老太都把被褥抱到太阳下晒,让棉花吸足了阳光,晚上缩进被子里,闻着太阳味儿,裹着棉被儿,一觉睡到天亮。
去杨老太家串门儿,她将一床黄色带红色碎花的棉被递给我,让我盖腿上。我穿着棉裤棉袄,穿着布棉鞋,一点儿也不觉冷,杨老太见我不盖,板着脸说,盖上,盖上会更舒服,这是我专门缝制的搭腿被子。
盛情难却,我和杨老太一人搭身上一床小棉被,边聊天边喝热茶,太阳进屋,棉被盖身上,又柔又暖,整个人像陷进棉花堆里,浑身都放松下来。
中午,杨老太留我家里吃火锅。杨老太准备涮菜时,我回家取了自己做的丸子,还带了一瓶自酿的葡萄酒。待肉菜入锅,我给杨老太倒上一小盅葡萄酒,酒香和菜香还有火锅的热气,氤氲在身旁,还未开吃,肚子已经暖意荡漾。
杨老太呷了一口酒,感慨,这才像冬天嘛,穿着棉衣吃火锅才能吃出火锅的味道,在我儿子家里,冬天当夏天过,室内温度那么高,老想吃点儿凉拌菜,本该属于冬天的美食一点儿也提不起兴趣,这个冬天肚子也跟着受憋屈。
杨老太打开了话匣子:旧时冬天,物资匮乏,家里被子都不够用的,炕上铺个草席子,姊妹几个钻一个被窝,通腿儿取暖。深冬时,家家都吃烫菜,其实就是白水煮菜,白菜沸水里翻腾几下,酱油碟蘸一蘸,边吃边看墙上抱着鲤鱼的胖娃娃年画,总盼着有一天能把鲤鱼从画上抠下来放锅里炖了。
或许基因里有了这些冬的记忆,到了冬天就想念一切滚烫的食物,刚出炉的烤红薯、一碗热粥、一锅热菜都足以慰藉寒冬和风雪夜归的家人。杨老太补充说,还有滚烫的情义。是呀,一到雪天,就想约几位老友一起煮茶话当年。
正因为严寒,才让我们更加珍惜冬日的温暖,感谢每一次日出,感恩美好生活,感激邻里深情。
其实我也喜欢冬天,虽然寒冷却也过不够,冬天有冬天的风景,看一场雪落,观一扇冰花,冬天心闲,可细品一本书,慢煮一壶茶,用一天的时光煲一锅汤。
小时候我常在夏天渴望冬天,到了冬天便又思念夏天,如今越老越通透了,人得顺应四季,每一个季节有每一个季节的风景和念想。这个冬天我希望慢慢走,好好过,心里有暖,处处有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