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俞海波
昨天,萧山举行了“精神再提振 改革再深化”大讨论主题圆桌会,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凝聚了共识。
这场大讨论,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45年前那场名垂青史的萧山促富大会的精神延续。两次会议,讨论的核心主题,都是“何以萧山,萧山何为”这一时代命题。促富大会是几十年来萧山腾飞的起点,也是萧山精神的重大节点,萧山人无数次回溯到这一原点,汲取力量,抖擞精神,冲向下一道难关。
以时间节点为坐标,可以环环相扣、节节取胜,击鼓催征稳驭舟;以历史方位谋伟业,方能高屋建瓴、势如破竹,不畏浮云遮望眼。自促富大会以来的几十年,是萧山历史长河中最耀眼的时刻。这几十年的实践,也是对“何以萧山,萧山何为”的高分答卷。如今,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前辈们的奋斗历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
纵观萧山几十年的发展史,最鲜明、最突出的关键词,就是“争先”。
因为先而争。所谓先,乃开时代之先,开风气之先。要引领时代,做时代的“弄潮儿”,就必须具备敏锐的时代嗅觉以及超越时代的前瞻性。有超前的眼光和理念,才能有信心去争去拼搏。当年萧山的一跃而起,也正是因为非凡的发现“头口水”的能力:率先放手鼓励人民求富,率先完成乡镇企业改制,率先探索空港经济……这些超前的实践,正是萧山发展的坚实基础。
因为争而先。机会总是眷顾拿出勇气主动出击之人。乘势而上、抢占先机历来是萧山的“拿手好戏”。“争”来的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如今是经济发展的主引擎; “争”来的萧山机场,如今是华东地区重要的航空枢纽,临空经济蓬勃发展;“争”来的G20杭州峰会、杭州亚运会,带动萧山城市能级“拾级而上”…… “争”来的政策支持、项目、赛事活动、产业等等,奠定了萧山的领先地位。
因为争先而实干。唯有深知把握机遇的不易,才会倍加珍惜自己的事业,才会有实干苦干的不竭动力。萧山并非资源大区,且不时受到自然灾害侵扰,富有危机感的萧山人,如愚公移山般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围垦。愿意为成果耐心付出长时间的奋斗,是萧山人的底色,也是萧山发展所凭借的坚韧力量。
争先,不仅是施政的理念,更是全社会的共识。萧山的民营经济名满天下,从一区之地走出2家世界500强企业、5家中国500强企业,萧山企业家们的奋斗征程,就是争先精神的生动诠释: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做到行业领先,国内领先,世界领先。
回望来时路,坚定前行路。重新回答“何以萧山,萧山何为”这一时代课题,需要我们牢记争先的责任,孕育争先的眼光,培养争先的勇气,保持争先的动力,弘扬争先的精神,把争先根植在意识中,体现在行动中,敢为天下先,让萧山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