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28日 星期五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灯下漫笔

有人听晚钟

  ■剑秋

  有人放烟花,有人追晚风,有人唱情歌,有人听晚钟。最后选择听晚钟的人,还是幸运的。因为,晚钟里有寂静,晚钟里有归途。世界赠他一次伤,也让他渐渐忘了痛。世界赠他一首诗,却让人一生才读懂。

  五百年前,1525年的正月,是嘉靖四年。翰林学士杨慎数千里跋涉,九死一生,终于来到了云南永昌卫,开始了他长达30多年的谪戍生涯。

  按今天的眼光,无论从哪个角度,杨慎都是得天独宠。父亲是当朝首辅杨廷和,自己24岁就成为状元。如同《庆余年》里的范闲,年纪轻轻,已是文坛领袖。33岁时,当上了嘉靖帝的讲官。正常走下去,用不了多久,他会像父亲一样,成为帝国的股肱之臣。

  他没有想到的是,世界赠予他虫鸣,也赠予了他雷霆。嘉靖帝即位后不久,就如何确定生父兴献王的尊号,朝堂发生巨大争议,史称“大礼议”。

  明武宗驾崩后没有子嗣,首辅杨廷和建议,可按兄终弟及的办法,选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继承皇位,是为嘉靖帝。朝臣们认为,嘉靖帝由外藩入继,应该先成为孝宗(武宗之父)的嗣子,再继承皇位,这样才符合“兄终弟及”的祖训;而嘉靖却认为,武宗遗诏只让他“嗣皇帝位”,并未让他先做皇子。若先继嗣再继承皇位,那么嘉靖帝与武宗就成了宗法意义上的兄弟关系,嘉靖帝的皇考就是孝宗,自己的生父只能称“本生父”或“皇叔父”;若直接继承皇位,那么嘉靖帝的皇考就是自己的生父。此时,朝堂上已有张璁、桂萼等人见风使舵,迎合上意,找出种种理由,主张尊兴献王为皇考。

  首辅杨廷和因与嘉靖意见不合,辞官回乡。杨慎认为,君主给你一个坏任务,你去执行,这叫“长君之恶”;君主有了坏想法,但具体怎么做还没办法,你替他把方案拿出来了,这叫“逢君之恶”。长君之恶罪小,逢君之恶罪大。议礼之争愈演愈烈,杨慎在这样的政治氛围中也无法独善己身。

  嘉靖拔擢张璁、桂萼为翰林学士,他与同僚36人联名上疏,表示不满,说他们与张、桂等人“学术不同”,张、桂两人成为翰林学士,“臣等不能与同列,愿赐罢斥”。这等于说嘉靖喜欢用奉承拍马之徒。嘉靖大怒,对36人给予停发俸禄等处罚。杨慎不服,又上疏再谏,嘉靖置之不理。最后,这场大礼议之争,以发展到二百多个朝臣集体跪伏于宫门外而达到高潮。

  杨慎一直以刚正不阿、不避锋镝作为为官准则,这次为表抗议,他与群臣一齐撼门大哭。嘉靖帝以旁支入继大统,内心深处本就隐藏着难言的自卑和不安,这种自卑又转化为刚愎、猜忌、横暴、独断,处处标新立异,时时戒备群臣,千方百计树立威权。最后,五品以下官员有140余人被逮入诏狱,罚以廷杖,几天之内杖死十六人,领头的杨慎在廷杖十天后又再受杖,并立即谪戍边地。

  杨慎的谪所在云南永昌卫。他杖创很重,略经治疗,就被押入轿里,即时上路。因为父亲当首辅时得罪了不少权贵,这些权贵得知杨慎被贬,就想在半路劫杀。杨慎伤势虽重,心智仍清,躺在轿里指挥,在路上或走或停,或快或慢,一番斗智,终于甩开了对方。被押解到湖北江陵时,杨慎看到一个渔夫和一个柴夫在江边煮鱼喝酒,谈笑风生,不由感慨,请军士找来纸笔,写下了一首《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有人放烟花,有人追晚风,有人唱情歌,有人听晚钟。最后选择听晚钟的人,还是幸运的。因为,晚钟里有寂静,晚钟里有归途。世界赠他一次伤,也让他渐渐忘了痛。世界赠他一首诗,却让人一生才读懂。

  “大礼议” 后,明代的史学研究再也不被皇家所垄断。各类著述中开始出现对历史资料、历史记载的批判怀疑。史学走向了民间,《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开始刊行,老百姓有了自己的历史观、政治观、价值观。虽然朝廷曾六次颁发大赦天下诏令,但杨慎始终在不赦之列。

  状元郞杨慎的余生,在云南找到了归途。他以文会友,传道授业,放情山水,传播中原文化,著述达数百种之多,足迹遍及滇西北与滇南,成为有明一代三才子之首(其余两位是解缙、徐渭)。1559年,杨慎在戍地去世,时年72岁。同一年,明朝的掘墓人努尔哈赤出生。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湘湖诗会~~~
~~~
灯下漫笔~~~
湘湖新苗~~~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天下
   第04版:财经周刊
   第05版:湘湖周末
   第06版:梦笔桥
   第07版:湘里坊
   第08版:专题
省诗联会员共吟萧山欢潭
院子里的一棵树
有人听晚钟
雨中即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