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记者 姚潮龙 通讯员 萧材 摄/记者 范方斌
昨天上午,萧山区首届青年发展大会召开。
正式与庄重之中,这次大会充满了亲和力与共鸣感。以梦想入股以机遇分红、用青春与城市共谋未来、萧山值得终生托付……一个个颇具网感的金句频频爆出,一句“萧山懂你更挺你”赢得全场阵阵掌声。
抵达更青年的萧山,这里如何“懂你”更“挺你”?
尊重与看重:
萧山做青年的“合伙人”
一场迎新仪式拉开会议序幕,12名今年新入职萧山企业的青年代表站到台前,拿到了政策“显眼包”。
全区大会给新人办入职仪式,看上去着实有些“破天荒”,却代表了萧山对青年人到来的极大欢迎,诚如这个环节的名称:“青年合伙人”入职仪式。
这里的“合伙”,不是个人与个人,也不是个人与企业,而是萧山与青年达成的一种无形“契约”:无论来自何方、成就几何,来了就是萧山人,这座城市是逐梦青年的同路人,也是青年的人生剧本“联合出品人”。
尊重个体、看重青年,这样的信号处处可见。
这次会议又叫“千青大会”,1000名与会青年不仅前排就座,而且台签直接写明了个人姓名。这一刻,与会者仅代表个体、代表青年这个群体,这意味着,每个青年都不是“路人甲”,而是C位的主角。
会场放在萧山剧院。对萧山而言,这个地点具有历史意义,从22年前“工业冲千亿、宝马赠英雄”,到去年亮出“视企业为生命”的发展态度,剧院见证了萧山太多“经典时刻”。如今,在这里首次召开以青年发展为主题的全区大会,既是传承过往,更是开拓未来。
的确,在萧山,青年从不是历史的旁观者,而是时代的创造者。与青年做“合伙人”,是萧山的一项“历来传统”,也是萧山发展的底层逻辑。
20世纪80年代,当年的萧山青年鲁冠球、李水荣、邱建林、徐冠巨、郭明明等投身创新创业大潮之中,不仅把企业做成了中国500强,个体人生价值得到最大程度释放,也助力萧山一跃成为“浙江民营经济第一区”。其间,萧山始终同广大创业青年同命运共呼吸,携手创造了政企共进的佳话。诚如评论所言,也只有萧山这样的神奇之地,才能以一域之力同时培育出两家世界500强、5家中国500强企业。
近些年,萧山与青年的“合伙”故事则更加走向多元化:海归小镇的博士们在“包容十年不鸣,静待一鸣惊人”中安心耕耘,雷彬艺带着他的无忧传媒在这里缔造了国内互联网娱乐的“超级航母”;90后幼师跨界成为“种粮状元”,快递小哥凭双手获得百万元购房补贴,技师学院学生毕业即拿下20万元年薪……尊重每一份努力,看好每一个向上的力量,萧山始终与青年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在一场场双向奔赴中实现城市与青年的共成长。
城市与个人:萧山变量为青年创造无限机遇
变化是永恒的不变,只有变才能催生更多更大的机遇,时代如此,城市如此,个人亦如此。尤其是,个人唯有躬身入局时代之变、城市之变,才能抓住时代机遇、城市机遇,也才能铸就别样人生、实现个人价值。
当年的一批青年,因南下深圳书写了属于自己的“春天故事”,因在中关村做“码工”享受了互联网红利,也因抢鲜浦东新区开放实现了财富自由。如今,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来势汹汹,随着G20、亚运会成功举办,“六小龙”火爆出圈,“天下重杭州”成为真实写照,青年所向已不言而喻。
天下重杭州,杭州看萧山,萧山正是众多时代机遇赋能加持之城,也是青年能直接触摸时代机遇的最好选择。
不可否认,在外界认知中,曾顶浙江“老大哥”光环的萧山似乎“显老”。的确,萧山起步早、发展快,是县域经济时代的“王者”,但作为G20杭州峰会主会场所在地、杭州亚运会核心区,历经两大盛会洗礼后,萧山的形象与定位早已蜕变为杭州大都市中心城区。
某种意义上,萧山这个县域模式的“老人”,已变成都市时代的“新人”,就像一个活力十足的都市“青年”,始终在一往无前转型快变、加速突围。
数据显示,每一个小时,这里有超110万元投入研发;每一个工作日,有77家企业破浪而生;每一个月,有近40亿元增量资金落地;每一年,有超5万名大学生奔赴而来。这种拔节生长的加速度,让萧山人才总量、企业数量领跑杭州,成为浙江首个、杭州唯一的投资、消费、出口“三千亿强区”。可以说,眼下的萧山,是杭州乃至浙江变革最迅猛、转型最深度、潜力最深厚的区域之一,每时每刻、每片土地都日新月异、澎湃跃动。
萧山因经济社会转型形成的变量,就是城市生长的发展预期与想象空间,也构成了青年发展最宝贵的“黄金机遇”,这种变量为每个青年成就梦想提供无限可能,为个体一展拳脚创造了最丰富落地场景。
试想一下,在国家级经开区的未来工厂,青年工程师的一次技术突破或许就会诞生下一个“独角兽”;在有“机”又有“会”的临空经济示范区,一把小小的雨伞或许借数字贸易一飞冲天、卖遍全球;在风景媲美西湖的湘湖畔,一个创新创业大赛项目或许会成为“中国视谷”的“点睛之笔”;在楼宇林立灯火辉煌的钱江世纪城,一个算法或许会重构万亿产业链……这幅画面,就是城市潜力释放与青年“逆袭而上”的交织交汇、共生共长。
真金和真情:萧山为青年“撑把伞”
前天,萧山发布了一则“青年百万创业金”征集令,引起广泛关注。这条征集令的重点是提高了扶持力度,表达了萧山“不拘一格引青年”的满满诚意。
这是萧山独创的一条青年发展政策。去年12月底,萧山官宣“青春十条”,拿出近10亿元资金构建“省市最优、全国领先”的普惠型青年发展政策体系,这个体系中的38个配套细则,15条萧山独有、10条支持力度杭州最高。
当然,萧山这个经济强区有底气也有条件如此“豪横”,但更重要的是以青年的视角对上了青年的“胃口”。
前期,萧山召开了500多场青年座谈会,并把收集到的1300多条建议意见捶打成一条条干货、硬货,充分把“后浪声音”反映在政策条款,概括就是“青年萧山青年建”“青年需要什么,萧山就提供什么”。
“青春十条”火到什么程度?仅发布两个月,就已兑付5.5万人次、2亿元资金,其中安居补贴超1.4亿元,同比增长105.2%,惠及青年超4万人次,同比增长203.1%。
“因为我们曾经吃过苦、淋过雨,所以总想替大家搭把手、撑把伞”,会议上的这句话,直接戳中了多少青年的内心,如家长般的护犊,正是萧山对青年的态度。
前段时间,一位汽修店老板点赞萧山的视频火了,一句“一个地方富不富,要看做小生意的人过得好不好”,成了不少网民认可的“金句”。的确,急青年所急,解青年所忧,这就是萧山的友好。而这种“友好”是面向所有人,不限学历、身份与工种,“接纳你的所有可能,静待你的蜕变成长”就是萧山的座右铭。
包容背后,是因为萧山相信,行行出状元,青春的光芒,无需被单一标尺丈量。无论海归博士还是一线蓝领,无论创新创业还是外卖小哥,无论是主播达人还是装修工匠,都是“萧山人才”,都拥有同等分量。在这里,就业有岗位创业有扶持,租房不将就购房有底气,医疗保障好教育配置高,所有青年都可以轻松卸下包袱,唯一使命就是在创造自我价值的路上全速奔跑。
这一幕,不免让人想起刚发布的《2024年杭州市人口主要数据公报》——
到2024年末,萧山继续稳坐“杭州人口第一区”,不变之中的变化是,杭州13个区县(市)中,萧山常住人口增量也是最大,并且近三年首次占据全市第一,在人口总量上也进一步拉大与第二位的领先差距。
无疑,越来越多青年正“净流入”萧山,在这最炙手可热的城市,不断缔造最触手可及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