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盛凤琴 通讯员 富慧) 今年年初,我区将新增应急救护持证人员1万名列入2023年度区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截至目前,全区已经累计完成2600多名应急救护员持证培训,应急救护员培训在全区范围内再掀高潮,为亚运“保驾护航”。
各镇街开展应急救护员持证培训
3月16日上午,在瓜沥社区学校一场应急救护员持证培训火热进行中,40多名学员参与,他们全部来自瓜沥辖区内的企业员工。
培训采用理论授课、实操练习和实操考核的方式开展。活动现场,授课老师手把手教学,让学员们学习了心肺复苏、AED的使用、创伤包扎等急救内容。
市民李先生就是其中一名学员,此次应急救护员培训对他来说受益匪浅,他说:“掌握急救知识不仅能提高自己的自救能力,还能更好地帮助他人。在接受专业培训后,让我在碰到急救时更有‘底气’出手相助。”经过现场考核,李先生成功拿到了救护员证,成为全区应急救护梯队中的一员。
在瓜沥,这样的培训场景经常可以看到。瓜沥镇负责急救培训的工作人员说:“3月份,我们主要针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已经陆续开展了4场,有150人成功拿到了救护员证。下个月培训主场是各村社。”
为了更好地迎接杭州亚运会,去年瓜沥镇累计有800人完成应急救护员持证培训。今年,瓜沥镇将继续加大培训力度,计划完成700人的应急救护员持证培训任务,让更多人“懂急救、敢急救、会急救”。
不仅在瓜沥镇,全区其他镇街的应急救护员持证培训同样开展得如火如荼。为了推进平安校园建设,普及应急救护技能,南阳街道陆续开展了两场应急救护员持证培训,辖区内426名教职工通过考核,成功拿到了救护员证,超额完成了全年的培训任务;北干街道报名参加急救培训同样热情高涨,有社会组织工作人员、社区志愿者、保安……急救知识普及,萧山区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已有2600多人成功“取证”
从患者倒地到等待120救护车抵达前,有一个黄金救援的空窗期。在专业院前急救人员到达前,第一目击者尽早地心肺复苏、拨打120呼救、及时使用AED除颤等就显得格外重要,这对提高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改善临床预后十分关键。
如何补上救护车到达前的急救空窗期?如何让更多的市民敢于出手急救?对此,区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副会长姚蓉说:“培训应急救护人员是填补急救空窗期的重要举措。去年,培训应急救护人员被列入杭州市2022年的民生实事工程。今年,我区又将新增应急救护持证人员1万名列为2023年度区政府民生实事项目重点推进。截至目前,我区持证应急救护人员达2万多人。应急救护人员持证培训也让萧山的急救网底建设和亚运急救保障体系更完善。”
为了提升应急救护的培训质量,我区还组建了一支专业的培训师资团队,团队中有400多人拥有应急救护培训资质。目前,区红十字会成为全区应急救护员持证培训的“主力队员”,区红十字会联合各镇街,通过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等形式,全力推进我区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和应急救护持证培训。
“近几年,我区在公共场所成功配置了800多台AED。此外,亚运场馆也配置了一批AED,场馆内所有工作人员全部要接受急救培训。萧山陆续出现了多起成功施救的案例,这也让市民意识到急救知识普及的重要性。”姚蓉说。
为了让更多市民能够近距离接触“急救培训”,我区还在河上、靖江设置了2个应急救护培训基地(考点),在北干、蜀山、瓜沥、临浦、楼塔、戴村、所前设置了7个应急救护实操体验点建设,所有点位均配备AED、智慧化救护综合训练一体机等急救培训教学器具……
“我们的目标是希望全区每个家庭都有一个持证应急救护人员,让护航生命更专业……”面对未来,姚蓉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