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梅林村构建了全国首个共同富裕村级评价体系,从经济富裕、服务优质、文化先进、生态宜居、社会和谐五个维度,描绘了共同富裕的美好图景……”20年来,作为浙江“千万工程”重要源起地,梅林村始终牢记嘱托,全力擘画“美丽乡村+数字乡村+共富乡村”一体的乡村新图景,构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生态、生产、生活共同体,不断书写争创共富乡村先行示范新篇章,持续输出共同富裕的“梅林经验”“梅林模式”。
■文/李寒清 摄影/王成康 沈雷 杨燕锋
这里是
“千万工程”重要源起地
2023年,浙江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行动,拉开了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序幕。二十年以来,梅林村赓续“吃苦耐劳、奋发自强、善抓机遇、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的精神,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从萧山东片一个贫穷的沙地小村“成长”为美丽乡村的样板区、数字乡村的示范村、未来村庄的先行地,再到全省乡村振兴十佳创新实践案例、全省未来乡村实践地!“千万工程”让梅林村从这片试验田奔向振兴,让美好生活在这里绽放。
“‘千万工程’对我们来说就是‘幸福工程’。”村民朱丽华如是说道。如今的梅林村,已拥有全省“八个第一”,即全省第一个村级“共同富裕”指标评价体系、全省第一个村级共富展示馆、全省第一个村级电力(低碳)服务驿站、全省第一个村级青少年分宫、全省第一个乡村“未来居”展厅、全省第一个智慧慈善工作站、全省第一个村级24小时乡村数字书房。未来,梅林村将继续以“千万工程”重要起源地的自觉,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做强公共服务配套、强化精神文明建设、探索强村富民路径,在“千万工程”战略实施二十周年之际交出更优秀的答卷。
这里是“未来乡村”先行地
作为浙江省首批未来乡村试点,梅林“低碳智能”未来乡村有其鲜明的特色作法。梅林村创新建立“低碳智能乡村建设125模式”,以“低碳乡村”为目标,聚焦未来能源和未来生活两大方向,打造未来工厂、未来民居、未来出行、未来驿站、未来建筑5大应用场景,一进入梅林村,科技感就扑面而来。扫描“沥小二”二维码,便可快速了解村子概况,停车位、公共厕所在哪里,主要景点、特产有哪些;走进24小时乡村书房,就可以看到一排听读机,点一点就能畅听有声读物。还有喜马拉雅朗读亭、儿童观影区等。
“智慧医疗,真是太好了!”在智慧健康小站,村民胡同兴掏出身份证,在舒心就医智慧多功能一体机上自助挂号。谈起村里的智慧化卫生健康服务,胡同兴很满意,“小病慢病、常规检查都不用出村,大病可以远程诊疗。”村民王秋玲患有高血压,以前要到大医院配药吃,如今在村里就能解决。她从村社区卫生服务站领了台智能血压计,平时在家量血压,数据实时上传云端,家庭医生实时监测,发现血压过高,就上门诊疗。村里的全科医生陈约瑟说,“通过‘健康大脑+智慧医疗’建设,乡亲们实现了“慢病配药不出村”。而诸如此类的数字化生活场景还有很多。触手可及的数字技术应用让村民生活更便捷、更美好,乡村生活满满的“幸福感”“未来感”让人印象深刻。
数字化改善民生,也助力乡村善治。依托“沥家园”数字基层治理体系,梅林村在线上打造“大邻里中心”——“民呼我为”板块实现村民全程监管村务、村里及时反馈;“公益+”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公益事业;“文e家”让村民文化生活“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沥家园’挂钩村规民约,实行积分制管理,充分调动了村民参与乡村建设、治理的积极性。‘小积分’撬动‘社会大治理’,现在,梅林村邻里之间互帮互助蔚然成风,村里发布的志愿活动招募,经常要靠‘抢’的。‘沥家园’数字治理平台的应用,形成了梅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新风貌。”
“数字乡村建设聚焦医疗、教育、休闲等民生需求,通过科技赋能,让乡亲们就地过上现代化生活,接下来,我们要为乡亲们提供更多精准便捷的数字化服务,下更大力气建设共富乡村。”梅林村第一书记孔高敏说。
这里是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点
在“千万工程”中走过20年,梅林村改变的除了人居环境,更重要的是开启了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序曲。村民魏来法始终记得,2002年,全村村民人均年收入是9696元。“这个数目,在当时算非常不错了!”20年后,梅林村集体经济收入总计729万元,与2002年的183万元相比增长298%,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60002元,与2002年的9696元相比增长518.8%,交出了一份村集体和农民“双增收”、强村和富民“双促进”的靓丽成绩单。
20世纪70年代,梅林村抢占改革开放先机,建工厂、办村企,加大以工哺农力度,早早跑上了发展之路。直到现在,梅林的这股“改革劲”依旧未变。为了将闲散的土地资源集聚成块状的整体资源,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梅林村以“散户集大户、大户种大田”的方式集中流转土地1200余亩,实现水稻、小麦等农作物集中种植;除了“借地生金”,梅林村还想到了“借光生金”。去年,梅林村依托“双碳大脑”启动了光伏发电项目,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不久前,梅林村有了更大动作,与周边4个村入股成立了强村公司,五村联动,片区运营,以现代农业科创为抓手做大产业,进一步实现村集体和村民的收益“双增收”。
这里是
家门口的“诗与远方”
沿着宽阔梅林大道向前,圆顶欧式的工厂车间、红顶白墙的齐整民居、绿意盎然的稻田依次入眼,透过村居的围墙,望见农家庭院中的各色花草与蔬菜水果。存量厂房蝶变而来的“美好生活中心”分布着影院、24小时乡村数字书房、智慧健康服务站、无人健身房、无人超市、老年食堂、青少年宫……在梅林村,改变乡村生活方式的新名词新事物,如今正逐一化为现实。经过20年的建设和发展,如今的梅林村已成为“全国乡村振兴的窗口,人民群众心中的‘诗和远方’”。
为打造村民向往的“诗意田园”,梅林以生态养景,“全域整治”实现美丽蝶变,打造风格别致的农居景观;建成慢行步道、景观村道、生态河岸等总长16公里,特别是以梅林村的美好生活中心为代表,打造集党群服务、学习教育、休闲娱乐、参观接待、交流互动、医疗健康等6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共享空间,为村民全力打造15分钟品质生活圈,“圈”出了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以全域整治建成美丽乡村为例,我们着力推动环境提质和基础服务提升,让乡村人居环境得到了质的提升。”梅林村第一书记孔高敏介绍村庄发展变化时,言语中透露着“为民办实事”带来的欣喜。
走在梅林,这里温馨的小日子令人羡慕:河边有条智慧跑道,人脸登记下,会自动计算消耗的卡路里;家家户户的围栏、篱笆种上了各色花草。“围墙是这两年变低的。”垃圾管理员朱百华对村里的角角落落了如指掌,“以前都是高围墙,大家各管各的,庭院里也堆了不少杂物。现在,墙变矮了,庭院变好看了,邻里间说说笑笑也多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