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潘佳佳
暑假就要大摇大摆地来了,孩子们期待的假日活动又要开启了。
每当孩子们欢呼雀跃时,不少家长却在一旁抓狂:“作为孩子们成长的大舞台,去哪里搞活动才能真正让孩子得到锻炼”“怎样的活动,才能让假日小队活动不流于形式” “如何有效地参加活动,让孩子既能学到知识,又能收获成长”……
为了助力孩子的成长,解放家长的双手,本报《教育周刊》整合多方资源,重磅推出假日专题活动,精心打造“走进编辑部”“传承红色基因”“亚运我先行”“寻味优秀传统文化”“普法知识大挑战”“社会问卷调查”等多个假日小队课程,一起见证这个夏天孩子们的完美蜕变。
去哪里开展假日小队活动?
多个专题阵地来袭,
全方位打造成长空间
提到假日小队活动去哪里,家长们就一脸愁苦:一方面,自己没有经验,也不知道去联系谁;另一方面,哪怕找到了合适的地方,也不知道如何组织安排活动。
针对家长们的各种难题,本报《教育周刊》发动身边的力量,直接排摸周边阵地,记者、编辑亲赴相关阵地实地探访、协调沟通,将适合小队活动的场所一一对比分析,以求最大程度地满足家长和孩子对小队活动的需求。
目前,本报《教育周刊》精心挑选了区内外优秀场馆,既有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萧山智慧·城市馆等场馆阵地,还有浙江王建军律师事务所、杭州萧山胡庆余堂国医药馆等社会组织的活动阵地,给孩子们送上丰盛的小队大餐。
开展过程中学点什么知识?
全新的活动体验,
提升综合素养
教育的本质是将孩子内心的热爱和身体的潜能引出来,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到快乐。本报《教育周刊》将以寓教于乐的形式,设计个性化的活动任务,通过活动实践和能力挑战,给予孩子全新的小队活动体验,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行动中,感知世界变化,弘扬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学会团结合作、自信勇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走进红色教育阵地——孩子们可以聆听那一张张珍贵的历史图片和一份份翔实的文献资料背后的故事,可以深深沉浸在革命先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前赴后继、英勇献身的事迹中,深刻体会在战火硝烟的革命岁月里革命先辈们崇高的革命风范和高尚的品德,这些精神品质激励着孩子们坚定前行的脚步。
走进博物馆——孩子们将通过一件件实物、一幅幅画面、一个个故事,了解历史,真正地“触摸”和“感受”历史,激发孩子对家乡历史的兴趣,帮助孩子了解家乡灿烂的文化,引导他们学会思考,开拓人文视野。
走进城市馆——孩子们可以感受城市生活的现代气息,追述城市发展的历史脉络,了解未来智慧城市为生活带来的便捷,认识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带上任务卡,开动大脑,为我们的城市建设献计献策,做一名合格的城市建设小使者。
走进“编辑部”——孩子们可以“一起来找茬”,锻炼自己的“火眼金睛”;也可以变身小小设计师,设计一张属于自己的报纸;还可以动手动脑,上机体验报纸的排版……这样的学习体验,不仅可以让孩子近距离了感受报纸出版的神奇魅力,还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如果说户外课堂是最好的教科书,那么假日小队活动就是一部生动的教材,它将爱国心、家乡情尽情地展示在广大学生面前,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去奋斗,去拼搏,学会播种自己的梦想。
没有家长带领怎么办?
记者、编辑亲自带队,
推出特色贴心服务
“我们双职工,没有时间带孩子去活动,真是愁人”“我和他爸爸都不懂,以前活动的事情都是拜托其他家长,挺不好意思的”“我们带去参加的小队活动,孩子每次都是参加完就忘记了,纯粹是闲逛”……这几天,在本报《教育周刊》的咨询群里,时常有家长会这样诉苦。他们表示,为了让小队活动更有意义,他们绞尽脑汁,也没找到适合的方式。
本次,本报《教育周刊》全盘考量,开通记者、编辑带队服务,在活动中,不仅将对孩子们进行全面的知识熏陶和能力提升,还将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导,通过这种双向奔赴,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幸福教育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值得一提的是,本报《教育周刊》还将推出更多特色服务,组建家长群,以图文、视频形式全程播报;在萧山日报上开辟“假日小队”专版,每个小队可以对活动内容进行投稿,记者和编辑在指导和修改稿件后,将作品刊登在“假日小队”专版。同时,报纸和微信公众号滚动呈现各假日小队的活动实况,并给予优秀小队荣誉证书的奖励,让更多的人见证孩子们获得的成长。
用脚步丈量,用双眼发现。假日小队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结合体。接下来,本报《教育周刊》以为孩子们提供更丰富的假日小队活动为切口,联系并寻找更多适合的活动阵地,不断探索用数字化手段升级假日小队活动,链接多方努力,定制相关主题的内容,让假日小队活动产生最佳的教育环境和效果,让每一个心灵的成长得到升华,打造属于孩子们的暑期“变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