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海焕
常说: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此生必驾318”这句标语燃红了无数背包客的火热激情。蹿红的口号赚得慕名而来的游客为“驾”而来,折“驾”而返,所愿皆有所得。
国道318如果是一首曲子的话,那么它的序曲或许很长,留下了2258公里留给高潮和尾声。川藏线318的高潮是成都发起的,尾声由拉萨收尾定音。此处的318线似一条悠然的带子在横断山脉山腰间盘游曼绕,串联起平原、高山、峡谷、雨林、雪山、冰川……高山峡谷的绝美景观淋漓尽显。路在山中走,城在路中连。几个耳熟能详的城市,诸如雅安、泸定、康定、新都桥、稻城亚丁……散落在连绵的雄山峡谷间,隐秘而安详,这里随意一处山、地、湖在藏语里都有故事都蒙上一层神秘色彩。
“西出折多第一山”,无限风光需要靠高度和长度来成就的。不懈的脚力加眼力必能抵达心中的秘境圣地。折多山,山势如屏,遮天蔽日,百转千回,雄壮的山形体魄将道路拉成一条黄褐色细细的线,一条黄色哈达随山势延宕反转,逶迤连绵。透过车窗观望“之字形”的路上各色近乎静默的车子,顿生“渺沧海之一粟”“觉宇宙之无穷”之感。暑期旅游旺季,比景点还要旺的是一路的车子,私家车、工程车、大巴车成为国道318三大主力车型,折多山的胸怀高大伟岸,它们都成了山坡上爬行的一只只小小的甲虫,许是给孤寒的折多山挠个痒,逗点开心吧。大巴车刚进山时,挪三步踩一脚刹车,车辆彼此间前衔后接徐徐蜗行。不经此地不能想象“此生必驾318”这句网红标语“燃”的程度。无限的向往、无比的虔诚、无数的考验才能促成这趟完美之旅。
我们的大巴车蜗爬过几何倍数的转折坡后。有几位同事被折晕了,只能闭目静养期待早些下车休息。萧山与康定是作为对口支援合作县区,我女儿也参与了此次单位的川西疗休养之旅,她平时就有晕车迹象再加轻度高原反应,就有些头昏脑涨,直嚷嚷着要下车回酒店。这一闹腾,我就都有些心烦意乱了,半途而废终非良策。正手足无措,“望山兴叹”中,车内同事纷纷伸出援手,风油精、晕车贴、晕车药、降暑汤……七手八脚,一时应接不暇,倒是导游经验丰富,将女儿座位安排至前排,外加给她两罐小小的氧气瓶随时吸一吸。多管齐下,她的高原反应症状终于逐渐缓解了。事后,我笑语:“你这回锻炼了,可以折多回来不看山了。”女儿一个哭笑不得的捂脸动作。
随着海拔的抬升,茂密的森林逐渐切换成低矮灌木丛,再后来就成了比较稀疏的草甸了。自然与植被在严酷的生存环境里彼此间进行着小心而耐心的双向选择。
在2500米左右的草甸地带。白嘴黑背牦牛、棕腿黑肚牦牛、黑白相间牦牛……在这片高原山坡上,它们是自由奔放的,粗犷而不羁的,彪悍壮硕的牦牛散落在一大片草坡上。披着油光溢彩的鬃毛,犹如背了一床厚厚的毛毡。它们低头吃草,闲庭细步,远远可见它们侧头观望若有所思抑或与同伴顶角嬉戏且试高下,任何周边的声响哪怕几声刺耳的汽笛声,也不能惊扰到他们。它们是这片深山草坡上的“原住民”,自由散漫的高原主人,严酷环境中浸染出自然生命的原始张力摄人心魄,无比壮美。
如果说动物带给我们感同身受的雄壮之美,那么高原上的植被同样给人耳目一新的惊叹。
在木格措边的溜溜山下,几朵小花牵引着我的眼球,它们在石隙中努力抱团长一丛,在草甸平稳处生一支,随遇而安地自适着。它们给人第一眼的感受是那么娇小,却黄得那么耀眼。的确,在略显灰色调的贫瘠高山上,一望而见这么有色彩辨识度的鹅黄小花,单调的灵魂怎能不为之欢欣一振呢?冷峻的山体让许多植被都望而却步,这些零星点点的亮黄的、殷红的、淡紫的小精灵,不,它们不能被称为小精灵应该称是高原精魂才对,昂首挺立不屈于缺氧严寒之境,年复一年续写生命的壮美。“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别看他们近似匍匐在地,虽小但有精神,固小却不失气度,仅是这么几点就远胜万紫千红鸟语花香了。几点碎花猝不及防跳入眼帘,足以让人心旌飘荡,在心灵的湖里映射出漫山遍野的馨香。
山折折叠叠,高低起伏,折出了多姿的高原生态原貌,古朴的藏族民居,神圣的玛尼堆,翻飞的经幡,人依山走,心随景移。许许多多的景物都皱缩其中,攀爬、腾转、凝望,画面渐次铺展连贯,恰似在某个时刻,车头一转,风景顿然开朗饱满,神思遄飞。
在4298的折多山观景台上,我们撒一把五彩的龙达,美好的祝愿随风而起,铺展出一路的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