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盛凤琴 通讯员 汪期 高瑶瑶)“预防出生缺陷,科学健康孕育”,9月12日是第19个全国预防出生缺陷日。昨日,记者从萧山区妇幼保健院了解到,我区近10年里,新生儿疾病筛查已达17万余人,减免费用近1700万元,有效保障了全区婴幼儿的健康。
新生宝宝的第一道“安检”
想要预防出生缺陷,除了婚前孕检和孕期健康检查,宝宝人生中的第一次体检——新生儿疾病筛查同样重要。
近日,何女士在浙江萧山医院喜得一子。从怀胎十月到呱呱坠地,孩子的健康成了父母最为牵挂的事。
何女士说:“孩子出生后的三天里,医生就为宝宝进行了新生儿疾病筛查,有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听力障碍筛查、先天性心脏病筛查,而且所有项目均免费。”
其中,大家所熟悉的新生儿的足底采血检查就是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它需要在新生儿出生48小时后、7天之内,并充分哺乳后完成足底血采血。
作为新生宝宝的第一道“安检”,何女士也特别上心,她说:“孩子的听力筛查结果是好的,其他项目还要等到孩子一个月时,到支付宝里的‘浙有善育’中查询。这项惠民福利对于我们家长来说是一颗‘定心丸’。”
对此,浙江萧山医院(萧山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科长孙辉表示,今年浙江省把新生儿疾病筛查纳入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范畴。只要是纳入杭州市孕产妇系统管理的孕产妇分娩的新生儿都可以进行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并且由原来的4种免费增加到29种,筛查费用全部由政府买单。光这一项检查服务的减免金额就达268元/人,比去年多减免175元/人。
大力推进出生缺陷防治
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升,市民对优生优育的关注越来越重视。此外,随着三孩政策落地实施,高龄高危人群大幅增加,出生缺陷防控工作面临更大挑战。
“其实有一些疾病在出生前是无法检查出来的。”孙辉说,在众多貌似正常的新生婴儿中,实际上有个别患有导致智力、运动能力发育障碍,甚至是夭折的先天性、遗传性疾病。这些疾病无法在出生前检查出来,一旦出现临床表现,宝宝的生长发育尤其是智力发育会受到不可逆的损害,将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为此,新生儿早期筛查至关重要,很多患病儿童经过及时的干预治疗,便可以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这对于儿童以及整个家庭来说都意义重大。
除了新生儿的早期筛查外,我区大力推进出生缺陷防治工作,从孕前和孕早期进行健康教育、优生检查和咨询指导;从孕期开展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减少致死、严重致残缺陷儿的出生,把好出生缺陷胚胎“苗芽关”。
此外,凡在我区登记结婚的男女青年,或有一方为本地户籍且准备怀孕的夫妇,或双方非本地户籍但在本地居住半年以上且准备怀孕的夫妇,可以免费接受婚前(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据数据统计,今年1—8月,全区已开展免费婚前(孕前)优生健康检查6332人次,免费产前血清筛查6722人次。
随着我区出生缺陷防治工作的持续深入,全区婴儿死亡率持续保持全国低位,因出生缺陷导致的婴儿死亡占比逐年下降,其中唐氏综合征、神经管畸形、先天性脑积水等严重致残致畸出生缺陷发生率大幅下降,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出生缺陷综合防控取得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