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盛凤琴
近期,正值中小学生期末复习,你们家是“母慈子孝”,还是“鸡飞狗跳”?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但是也是很多家庭的真实写照。其中,学业压力成为中高段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两会期间,社会各界都有“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呼声。
不要让学业成为孩子的心理负担
根据《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显示,我国18岁以下抑郁症患者占总患者数的30.28%。在抑郁症患者群体中,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2023年,区精神卫生中心按照区教育局要求面向全区64所初高中学校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筛查,筛查结果显示,部分学生存在精神焦虑倾向问题。
对此,一名初一学生的妈妈杨女士说:“现在大家学习都很‘卷’,卷作业、卷成绩,家长、孩子压力都很大,在这个过程中更需要找到适合的方式排解压力。在我们家,只要不下雨,晚饭后我和女儿肯定会下楼散步,这样的习惯已经有好几年了。哪怕是走个十分钟,她都会觉得放松不少,这样的氛围也让我们的亲子关系增进不少。”
萧山的许女士是一名二孩宝妈,同时也是一名小学老师,大部分时间都是跟孩子们一起相处。她说:“现在的孩子也不容易,特别是初中高中的六年学业压力大,孩子难免会有情绪紧张的时候。其实作为家长,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尝试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在她看来,孩子是被夸出来的,面对孩子成绩的起伏,家长需要做的是稳定情绪,给孩子更多的进步空间。
在青少年的世界里,学业是不可回避的经历,但肯定不是唯一的内容,特别是家长,请直面孩子的平凡或优秀,陪伴孩子发现属于自己的闪光点。
多方合力守护学生心理健康
有市民认为,知易行难,大环境压力大,光靠家长解压,谈何容易?如何更好地呵护青少年心理健康,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区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医生张鹏说:“其实青少年存在心理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周围的人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心理问题。庆幸的是,通过近年来科普教育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家长关注到孩子心理健康问题,但是来就诊的也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很多是出现问题了才求助医生,其实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需要‘家’‘校’‘医’‘社’合力守护。”
对此,萧山中学老师李琼霞持有同样的观点,“家”“校”“医”“社”多方联动才能更好地守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在此次两会过程中,李琼霞作为政协委员参会,她提出《形成家、校、医、社多方合力,构建青少年心理健康闭环机制》,希望能引起社会关注。
她希望,在提升孩子抗挫折能力同时,也要提升家长认知观念;畅通学校和医院的转介通道;加大社会帮扶力度,特别是关注那些休学在家的学生;结合全区各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站来拓宽青少年心理咨询渠道……“家”“校”“医”“社”合力共守“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