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首席记者 蒋超 通讯员 萧公宣)近日,瓜沥派出所接到预警,辖区的王女士(化姓)很可能正遭遇电信网络诈骗。时间不等人,瓜沥派出所迅速开展紧急止付工作。线上劝阻警力多次联系王女士,告知其不要转账;线下警力立即赶往其住处,在王女士即将汇款前,成功将其拦下。
又是一次保卫“钱袋子”的“卡位战”。而这次的“诈骗剧本”,是并不新鲜的“百万保障”诈骗。
在此之前,王女士接到一个自称是“某平台客服”的电话,对方称其开通了“百万保障”,若不及时关闭,每年将扣除6000余元的费用。
对此,王女士信以为真。随后,对方与王女士进行视频通话,引导她进入仿冒的“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网站界面操作。按照对方的要求,王女士将身份信息等发了过去,正准备进一步转账的时候,突然被敲门声打断。站在门外的,正是匆匆赶来的民辅警。
幸运的是,经过现场“揭秘”,王女士对诈骗套路有了清晰的了解,账户内的556090元也被成功保住了。事后,民辅警对王女士开展了反诈宣传。
其实,“百万保障”是指微信支付账户、支付宝账户因被他人盗用而导致资金损失,按损失金额承诺不限次赔付,每年累计赔付金额最高100万元的安全保障。
当用户注册使用微信支付、支付宝时,将自动免费开启“百万保障”,此保障为App自带安全设置,完全免费,不会“到期”或者“过期”,不会要求“缴费续保”,更不会影响征信。
诈骗分子往往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者信息并致电,谎称自己是“百万保障”保险业务客服,以受害人购买商品时点击了“百万保障”需要取消,或者“百万保障”已到期需要续保等为由,引导其点开“百万保障”页面。
接着,谎称受害人已经开通“百万保障”服务,每月要扣费数百至数千元,引发恐慌。他们的话术大多类似,告诉受害人可以将微信、支付宝绑定的银行卡中的存款转出,避免扣款。
通过引导受害人下载录屏软件,诈骗分子会开启屏幕共享,诱骗受害人将钱款转至“安全账户”,或通过“屏幕共享”窃取受害人银行卡号、短信验证码等信息,将受害人卡中资金转走。
警方提醒,陌生来电无论以何种理由,只要提到关闭微信支付宝“百万保障”设置的就是诈骗,一定要提高警惕。如有需要,可咨询反诈专线96110辨别真假。一旦发现被骗,要保留证据,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