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姚潮龙)春雷乍动,万物始发。
昨日上午,市区两级党政领导齐聚、萧滨两地相关负责人汇集,共同参与中国视谷窗口园区“三大攻坚”誓师大会。
大会放在“视谷之窗”产业综合体工地,释放出一个极其强烈的信号:一切向经济聚焦,一切向发展用力。作为主角,湘湖更是亮出“视谷窗口 湘湖新城”蓝图,以此作答后亚运时代的蝶变之路。
为何再提“湘湖新城”
湘湖新城,一个让人熟悉又陌生的名词。
说熟悉,是因为这个名词并非新生概念。
2008年,杭州提出沿江建设10大新城;当年的萧山区委十三届四次全会首次提出打造“湘湖新城”。此后,尽管不同阶段具体条件不一,这一概念或强化或淡化,但始终存留着,未有变化。而更不变的是决心和恒心:萧山历届区委区政府一张蓝图绘到底,全体湘湖干部一任接着一任干,持之以恒围绕湘湖建设一座“城”。
说陌生,是因为16年后的今天再提“湘湖新城”,不免让人好奇其中的缘由。
从“湖”的维度看,从复湖、建湖到成湖,过去20年间,湘湖历经三期建设,基本恢复“葫芦状”,形成难以复制的生态禀赋优势。但这也意味着,大规模建湖基本告一段落,湘湖的重点任务迎来“换挡”,如何最大限度发挥这个“湖”的作用,已然成为湘湖的新命题、萧山的新课题。
从“城”的维度看,如今的湘湖已具备“城”的业态:时代大道穿境而过,地铁1号线从湘湖始发,4号线南延段、18号线等加快建设;湘湖未来学校、御湘湖未来医院等配套设施日渐齐全;杭州乐园、杭州长乔极地海洋公园、开元森泊、湘湖越界等景区业态持续创新,酒店民宿集群连片、品质餐饮环绕成带,湘湖的美好生活层层叠加。可以说,湘湖作为“城”的功能不断完善、作为“城”的能级不断放大,人流、物流、信息流正蜂拥而至、快速汇聚。
湘湖,已不再仅仅是个湖。
如果说,当年首提“湘湖新城”是一种目标与愿景,那么今天,“湘湖新城”已走进现实,真正具备了一座城所必备的关键要素,初步形成了“产城人文”深度融合。从这个维度而言,再提“湘湖新城”,既是对历史的回望与致敬,也是站在历史肩膀上的一种传承与拓展,更是对创造美好未来的一种信心与姿态。
的确,湘湖新城全面起势的最好时机来了。
从建设“中国视谷”核心区、唱响新时代“西湘记”,到世界旅游联盟总部启用、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闭幕式演出项目在“湘湖·雅韵”公园落地,这些都是湘湖向湘湖新城转变的底气和动能。
(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