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造萧山与世界对话“新地标”

——专访中国首部亚运遗产大型数智湖景演艺秀《湘湖·雅韵》主创、杭州亚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沙晓岚
人物简介: 沙晓岚,著名导演、制作人, 锋尚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副会长,曾获“文华奖”“金鹰奖”“星光奖”“荷花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灯光总设计、闭幕式导演,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

  ■文/首席记者 黄婷  摄/记者 邢安楠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记者: 2023年9月23日晚8点,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隆重举行。这场盛大的开幕式,广受赞誉。请您与大家分享一下此次亚运会开幕式的艺术创作、创意创新方面的心得。

  沙晓岚:这场开幕式的总主题为《潮起亚细亚》,彰显出地域的自然标识、人文的独特魅力、运动的蓬勃力量和时代的发展趋势。

  “潮”是最能代表浙江地域特色的,这既是世界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也是“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同时,浪潮永不停息的姿态也彰显着运动精神,更代表着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因此,整场开幕式上篇为“国风之潮”,中篇为“体育之潮”,下篇为“人文之潮”,而呈现的方式则体现了“科技之潮”。

  亚细亚是我们亚洲的全称,所以大家最终定的就是这个主题。

  开幕式当天适逢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的秋分,代表着辛勤耕耘后迎来收获的季节,所以在迎宾表演中,我们结合实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良渚文化的形象元素,通过科技化的呈现,描绘了一幅春耕秋收的画卷,将丰收的喜悦分享给每一位亚运的参与者,也表达了对所有参赛运动员的美好祝福。

  整场文艺表演以水为串联。上篇的“水”晕染出诗情画意、烟雨江南的画卷;中篇的“水”演变为波涛奔涌、潮起之江的浪花;下篇的“水”抒发着山水相连的亚洲各国人文相亲、远瞩未来、浩荡无限的深厚情谊,凝结“心心相融、爱达未来”的共同情感。美术风格上,我们也寻求“山水留白”的江南美学的精髓与自信,突出“雅”。

  在此次亚运会开幕式中,我们还特别增设了贯穿全程的AR互动特别环节,以创意实现了科技行业首次、大场景、直播态的AR互动玩法,以内容+科技+融合创新,通过元宇宙的创新场景应用,为场内外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互动体验。

  记者:杭州第19届亚运会的开幕式,留下了众多令人惊艳且难忘的瞬间。去年10月24日,也正式明确了杭州亚运会开闭幕式演出项目和道具永久落址萧山湘湖,打造全国首部亚运遗产大型数智湖景演艺秀《湘湖·雅韵》。为什么选址湘湖?又有哪些道具留在了湘湖?《湘湖·雅韵》和湘湖实景有怎么样的融合?

  沙晓岚:随着杭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让亚运留下”成为众多人的呼声。我很早就有这个想法,在后亚运时代,选一处山水诗意的地方,将杭州亚运会的亮点记忆留存和发展。正在选址的时候,萧山抛来了橄榄枝,并向我推介了湘湖,三面环山,一汪湖水,有着非常漂亮的山水自然风光。

  湘湖作为浙江文明的发祥地,承载着8000年跨湖桥文化,不但拥有深厚的历史文脉,还形成了独一无二的生态禀赋,与亚运会开闭幕式的气质高度契合,而且萧山自古以来就有着“奔竞不息 勇立潮头”的精神,也非常契合我们演出的主题。

  《湘湖·雅韵》是全国首部亚运遗产大型数智湖景演艺秀,我们将杭州亚运会开闭幕式的主火炬塔——“钱江潮涌”搬到了湘湖,这个火炬塔由19根独特形状的立柱组成,象征着19届亚运会,当火炬点燃,立柱缓缓打开,形成澎湃向上的“浪潮”。这个具有纪念意义的火炬塔与山水相融,湖面还会有倒影,成为湘湖又一个亮眼的“打卡点”。

  不仅如此,我们还设计了水面升降舞台,用环状的水幕喷泉代替开幕式网幕,将舞台表演和背后的山水实景紧密结合起来。虽然体量上比开幕式要小,但是节目设计上会更加精巧。同时,为了让《湘湖·雅韵》能够与时俱进,我们也会不定期地对舞台、节目和效果进行优化升级,使其更好地融合到湘湖中。

  等到6月30日正式公演后,大家可以仔细去看,我们整台演艺秀的核心符号,就是“舟”。

  无论是主火炬塔的底座、看台造型,还是节目中以“中华第一舟”逐波而来,跨湖桥先民的火种点亮 8000年中华文明的夜空作为演出的序章,都与湘湖独木舟有关。这是跨湖桥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也是后人感知这一文化的关键记忆点,我们也以此表达对先民的致敬。

  记者:您认为《湘湖·雅韵》有哪些突出的亮点?有没有隐藏的惊喜可以和我们透露一下。

  沙晓岚:我觉得最大的惊喜就是数智人。亚运会开幕式上,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亿多名数字火炬手,汇聚在钱塘江上,形成一个具象的“数智人”。

  他踏着钱塘江浪花,奔向“大莲花”上空,和第六棒火炬手,协同现场及屏幕外的观众共同点亮了亚运火炬,这也是世界首创的数实融合点火方式。

  在闭幕式上,“数智人”有了自己的名字“弄潮儿”。这是通过杭州亚组委启动的“数字火炬人”征名活动中,3天时间里,在1万多个名字中,由观众选出来的“爱称”。

  在《湘湖·雅韵》演出中,主火炬来到了湘湖,数智人“弄潮儿”再度归来,开启8000年历史的探索之旅。跟着“弄潮儿”的脚步,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和体验跨湖桥文化、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宋韵文化,直到现代社会文明的薪火相传.

  在湘湖的浪漫月夜中,当“弄潮儿”以一种全新的方式点燃亚运之火,人们的记忆也会被带回到杭州亚运会上那个永恒且难忘的时刻。

  记者:艺术来源于生活,《湘湖·雅韵》可以说是一场百姓大舞台,在节目编排上,您和您的团队如何实现艺术和群众生活融合?

  沙晓岚:杭州有一首市歌,叫《梦想天堂》,描写的就是杭州人民的生活。我们把这首歌植入到亚运会开幕式描写当前幸福生活的这一板块中。当时在“大莲花”上空响起了万人大合唱,不仅把杭州介绍给了全世界,也让全世界人民感受到生活在杭州,是多么幸福和快乐。

  在开幕式上,这首歌得到了非常强烈的反馈,因此我们在《湘湖·雅韵》节目设计上,保留了这首歌。“我们的家,住在天堂,碧绿的湖水荡漾着美丽的梦想;我们的家,住在天堂,美丽的梦想期待明珠耀眼在东方……”这首歌原本紧扣“西湖”,但是如今响在了“湘湖”,我觉得是一场共鸣,同样适用于现在美丽且开放的湘湖。

  整场演出,我们营造了丰富变换的多个历史时空,通过观众与古人对望,跨湖桥、良渚先民点燃文明火种和今天的人们点燃亚运之火的情感共通,宋韵生活的烟火与风雅,和今天人们休闲自在的生活方式产生交互,让人们在视觉、听觉和情感上都能获得共鸣。

  记者:可以说《湘湖·雅韵》是亚运送给湘湖的礼物,您希望通过《湘湖·雅韵》的演出,带给湘湖什么?对萧山来说,会有怎样的意义?

  沙晓岚:我认为可以实现“以点带面”。我们希望通过这场演出,打造文旅产品的爆款,成为杭州演出“金名片”。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曾经两次视察湘湖,并给予了高度评价,说钱塘江就好比一条龙,西湖和湘湖是龙的两只眼睛。如今西湖世界闻名,我们也希望借助这场演出,引导来杭州的旅客来到湘湖,让旅客感受优美的山水风光,提升湘湖的知名度,把湘湖打造成为来杭旅客的首选地之一。

  因为一个湖,爱上一座城。当前,“西湘记”正在唱响,通过《湘湖·雅韵》,我们希望把湘湖打造成为一个融合演艺、休闲、社群聚会的多元文化综合体,汇聚亚运会的精彩记忆、激发湘湖的底蕴潜能、承载这座城市的梦想与未来,成为后亚运时代的杭州城市遗产。

  我相信《湘湖·雅韵》也必将有效提升萧山乃至杭州的区域价值、文化势能和地区影响力,激活并提振城市文旅大体系,成为杭州新的城市文化旅游品牌,持续为萧山文旅IP、杭州城市形象注入新的活力,推动萧山、杭州文化旅游等产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记者手记

  当《最忆是杭州》遇上《湘湖·雅韵》,同为湖畔山水实景表演,一个清新细腻,一个磅礴大气。如今,它们共同唱响了“西湘记”的又一篇章:打造世界级文旅IP。

  对于湘湖来说,这是一次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天为幕、以水为台、以山为景,巧妙融合了湘湖的湖水、山色、草木,将人与自然、历史与现代、城市与艺术凝聚于湖光山色之间,展现动人画卷。

  对于萧山来说,这是一次文化与旅游的经典融合。在保留杭州亚运会开闭幕式精彩瞬间的同时,以《湘湖·雅韵》为引,打造后亚运时代集湖景演艺、休闲消费、时空感官、社群聚会等功能为一体的沉浸式多元文化综合体。

  对于未来来说,这是一次“传统文化+科技赋能”的视觉体验。利用数字化手段点燃的“亚运之火”,映照出的正是萧山视觉智能产业和数字经济赛道上奋力奔跑的身影。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专访中国首部亚运遗产大型数智湖景演艺秀《湘湖·雅韵》主创、杭州亚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沙晓岚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深读
   第04版:专题
   第06版:综合
   第07版:天下
   第08版:太阳花
打造萧山与世界对话“新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