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童宇倩 楼承天 俞啸煜
远山如黛,碧波荡漾。湘湖畔,湘湖·雅韵公园内,湖光山色映衬下的圆形主舞台和音乐喷泉水幕,与矗立湖面之上的杭州亚运会主火炬塔“钱江潮涌”,构成了一幅浓墨重彩的现代文化艺术画卷。
这里,是中国首部亚运遗产大型数智湖景演艺秀——《湘湖·雅韵》的表演舞台。连绵不断的雨水,给这片水域蒙上了一层轻纱,使之宛如一位神秘又娴静的少女。
而在演出后台,气氛则一片火热。有精心化妆的,有抠表演动作的,还有检查道具的……《湘湖·雅韵》全体演职人员正“摩拳擦掌”,紧张备战昨晚的正式公演。他们之中,有些人是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开闭幕式的参与者。
从祖国各地到萧山湘湖,从杭州亚运到《湘湖·雅韵》,这些活跃在亚运和“雅韵”舞台的演职人员,既是历史见证者、参与者,又是亚运文化遗产的传播者、传承者,在湘湖山水之间,唤醒亚运记忆,形塑文化认同,续写亚运文化新篇章。
尹钰慧:与鱼虾共舞 化身水舞台上的“白鹭仙子”
一波碧水间,少女们着白色长裙,头戴鸟羽,化身白鹭翩翩起舞,遨游于星海之中。随着舞台降至水下,她们的裙摆被水沾湿,但丝毫不影响舞姿的优雅和灵动,描绘出一幅和谐美好的生态文明画卷。
这是《湘湖·雅韵》中的一幕。其中一位“白鹭仙子”,是今年21岁的尹钰慧,来自太原师范学院舞蹈表演专业。在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现场,一群敲着桂花鼓的表演者中,就有她的身影。
“当各代表团运动员入场时,我们需要敲击桂花鼓,以激情昂扬的状态迎八方来客,为他们助威加油。当时中国队一入场,观众的呐喊声让我感到非常震撼。”尹钰慧表示,与亚运会上那种场景下的活跃热情相比,《湘湖·雅韵》则是一种与山水相结合的表演状态,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境界。
此次在《湘湖·雅韵》中,尹钰慧一人分饰二角——白鹭少女和国风少女。这两个角色都出现在第二篇章,其中白鹭少女是群舞,偏现代舞风格,通过模仿鸟类的习性和姿态,展现出对自由的向往和情感表达;国风少女是对宋韵文化的宣扬,不仅要展现大国风范,还需表现出细腻柔美的特质。
“与以往不同,这次的表演是在一个环形水舞台上进行的,需要我们踏浪前进。其中白鹭少女在演绎中还涉及一些机械升降运动,舞台会降到水下面,有时不注意,可能会发生一些磕磕碰碰的情况。”尹钰慧补充道,“但每次台子从水底升上来的时候,总会有小鱼小虾蹦上来,与我们一同跳舞,非常有趣。”
演出舞台设在水中,对舞蹈演员的服装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尹钰慧一边整理她的演出服装,一边告诉记者,这是她在演绎国风少女时穿的长裙,裙摆很长,在设计上结合了山水文化,配色和花纹都十分素雅,契合国风少女畅游山水间的角色需求,“裙子很漂亮,但穿起来非常重,表演时容易沾水,变得更加沉重,影响了行进和舞蹈动作的流畅性。”
尽管水舞台增加了一些难度,但对“专业对口”的舞蹈生尹钰慧来说并非难题,她的秘诀在于长时间反复练习,创排期间每天排练八九个小时,在实地彩排中逐步磨合和调整,这让她渐渐适应了水舞台的特殊环境。在与导演和表演老师的深入探讨中,尹钰慧学会了如何在水舞台上准确呈现国风少女的情感 ,逐步掌握了角色的精髓。
“杭州亚运会是一个面向全世界的盛会,能够参加让我感到非常骄傲、激动和喜悦。这次来到萧山湘湖演出《湘湖·雅韵》,也是一种对亚运文化的传承。湘湖作为国家旅游度假保护区,景色优美,山水灵动,我非常喜欢这里。通过《湘湖·雅韵》,我能在表演中深刻体验本土文化,如跨湖桥文化、吴越文化等,对自己的提升也特别大。”
张苏鑫:一人分饰三角 舞出文化交融与传承
高个子,浓眉大眼,性格沉稳,这位正在化妆间上妆的年轻小伙叫张苏鑫。刻苦的练习加上反复的化妆,让他的脸上起了不少痘痘。
张苏鑫今年25岁,是太原师范学院舞蹈表演专业在读研究生,在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期间担任学校领队,负责协调学生演员在开闭幕式的表演工作。
如今,他在《湘湖·雅韵》中一人分饰三角:既是第一篇章中的良渚先民,又在第二篇章中扮演范蠡分身,还参与宋韵舞蹈表演,生动地诠释了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以及各个时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当时《湘湖·雅韵》导演团队来我们学校招募,因为我有参与亚运会的经历,所以很幸运地被选中了。之前我主要从事亚运幕后工作,这次想以演员的身份走上舞台,参与到亚运文化遗产演艺秀中。”
从幕后到台前,身份转换是一大挑战。《湘湖·雅韵》取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开闭幕式之精华,演出标准高,要求演员全身心投入。张苏鑫坦言,一开始自己不太适应。从今年4月起,他就参与节目创排,每天排练9小时左右。除了自己的表演任务,他还需要与导演一起出谋划策,考虑每一个舞蹈动作的合理性,思考如何呈现符合当代观众审美需求的表演等。
更具挑战性的,是舞台上不同角色之间的“丝滑”转换。张苏鑫扮演的三个角色,每个角色心理状态都不同,所呈现的表演方式也有所区别。良渚先民热情澎湃,需演绎出其原始而蓬勃的文明特征;范蠡与西施的传奇故事,则需要深情演绎,尤其是两人久别重逢的场景;宋韵舞者需要展现优美的舞姿和柔和的情感表达。起初,他在角色之间的切换并不流畅。
“舞台演员的状态至关重要,导演并不直接指导我们动作,而是通过情境的讲述让我们自己投入角色。我们需要根据情境来设计更合理的舞蹈动作。”张苏鑫道。
一人分饰三角,还面临着抢装的挑战。《湘湖·雅韵》共有三个篇章,其中第一篇章、第二篇章之间衔接非常紧密。每个篇章都需要不少道具,但抢装的时间却非常有限。张苏鑫通常会将需要的服装预先放到固定位置,并在服装老师的配合下,争分夺秒进行换装。
在整场演艺秀中,宋韵演绎环节令张苏鑫印象深刻,“因为亚运会上也有。”通过流畅的舞步和细腻的情感转换,他将宋代舞者的风韵和文化气息展现得淋漓尽致。最后引用的诗句“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体现了亚运会所倡导的“以和为贵”理念,也让张苏鑫感受到了亚运文化的包容性。
在张苏鑫看来,《湘湖·雅韵》不仅是对亚运文化精髓的再现和传承,更展示了萧山本土文化特色,如跨湖桥文化、吴越文化、宋韵文化等。“从亚运到‘雅韵’这种角色的转换,就如同我在《湘湖·雅韵》不同篇章中扮演不同角色一样,经过导演组对我个人的千锤百炼,以及对整场演出的精心设计,我们的目的是把萧山文化、杭州文化呈现到观众面前,真正地把亚运的文化遗产带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