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盛凤琴 通讯员 洪斐
躺着或蹲坐时间久了突然起身,一阵头晕、眼前模糊、站立不稳……这种情况在夏天更为常见。随着夏季的到来、温度的升高,血管也会出现“热胀冷缩”的情况,血压随之降低,不少人会遭遇低血压的“偷袭”。萧山的王大爷就是其中之一。
王大爷是一名血透患者,在区中医院长期进行透析治疗。在一次透析时,王大爷和区中医院血液净化中心主任王志红说起了这个情况,对此,王医生很是上心。他详细分析了患者的血压测量记录和透析记录,发现患者平时血压为140—155/70—90mmHg,上个月还上调了降压药剂量。而最近一周血压却逐渐下降到80/45mmHg,血压偏低是导致其反复头晕的“罪魁祸首”。在排除其他问题后,王医生为患者调整了降压方案,王大爷的血压也逐步恢复正常。
王医生表示,夏天出现低血压的现象并不少见,尤其在老年人、慢性肾病、心血管疾病、长期服用高血压药物和大量失血失液的患者中时有发生,而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常见的有两个。一方面是因为血管自身的“热胀冷缩”。夏季气温迅速上升,人体内的血管随之扩张,外周血管阻力减小,所以血压会相应下降。因此,不少高血压患者会出现血压季节性变化,比如夏天血压低,冬天血压升高,往往需要减少或增加降压药来调整降压方案。
另一方面,血压的高低与人体自身的容量情况也密切相关。夏季人体多汗,盐分随汗液排出体外,导致机体容量下降,血压也随之降低。另有一部分人,因为天气炎热,食欲变差,也会导致摄入减少,导致自身血容量减少,进而出现低血压。所以,容易低血压的人群,在调整降压药物的时候,还要注意评估自身饮食摄入量和水的丢失量,避免血压忽高忽低。
大多数情况下,低血压不会有明显症状。少数人会有手脚发凉、全身无力、头晕、心慌和健忘等情况,这是因为血压过度下降引发脑部供血不足造成的。为此,夏季要避免长时间在闷热的环境中站立,变换姿势时要放缓速度,一旦发生直立性低血压应立即平卧,同时测量血压、脉搏以帮助诊断。
王医生提醒广大高血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血压测量习惯,如果夏季出现低血压现象,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找到引起低血压的病因,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