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01日 星期四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笔下生花绘流年

  黄尧贤 画

  文/胡俊攀

  张大千曾说:“画之所以难得而贵者,取其趣存之也。”中国绘画最可贵之处,在于画作所能到达的情趣与境界,是观者所见之“趣”,是画着内心之“趣”,今所见黄尧贤老先生平日所积累画作,深以为然。

  初读黄老先生画作,自由之气扑面而来。他不受中国“山水”“人物”“花鸟”分类作限,兴之所至,意趣盎然。笔下中国传统人物故事,钟馗罗汉,颇有老莲笔意,蝶猫狮虎,又有悲鸿气魄。老先生的国画作品涵盖了丰富的主题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从民间故事到哲学思想,从自然景观到动物形象,每一幅作品都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艺术表达的精湛技艺。中国绘画的传承,历来有着“庙堂”与“隐逸”两条路线,这两条路线各自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追求。所谓“庙堂”指的是宫廷画院等官方机构所倡导的绘画风格,它往往注重形式的规范和技法的严谨,强调绘画的教化功能和审美的正统性。这种绘画风格在历史上曾占据主导地位,影响深远,如宋代的院体画便是其代表。所谓“隐逸”路线则更多地体现了民间的绘画传统和地方特色,它更自由、更贴近生活,注重表现自然的真实和生动。隐逸乡野绘画往往不受严格的技法约束,更注重情感的表达和个人风格的展现,如明清时期的文人画便是其典型代表,也如黄老先生作品“以情入画”“以意感人”。不惟技艺之精,更在心境之远。其以画寄情,以墨抒怀,将岁月之沉淀,化为纸上之烟云。

  细读每一幅作品,我特别喜欢动物题材的一些画作。比如”虎啸飞瀑图”和“威震百兽”的狮虎,墨色酣畅,运笔自由,既有细笔勾勒的毛发,也有泼墨挥洒的山石,能感受到画者在创作时的激情与气魄。“呦呦鹿鸣”作品中,又呈现一种祥和之气,山松用笔苍劲,双鹿细腻柔和,赋色雅致,用笔一丝不苟,正如潘天寿老先生在《听天阁画谈随笔》中提到:“画事之用笔,起于一点,虽形体细小,须慎重从事,严肃下笔,使在画面上增一点不得,少一点不成,乃佳。”颇得其中深意。而“田园风光”“牧归”等作品中,动物的灵性,从所画的“眼”中得到很好地表达,好像并不是单纯地表现一只动物而已,更像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在岁月中沉淀。还有很多富有情趣之作“猫戏图”“秋趣”“戏蝶图”等,更感觉到黄老先生其心不老以画笔为杖,游于艺海,乐在其中的畅爽。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常常被生活的琐事和工作压力所困扰,忘记了停下脚步,欣赏身边的美好。黄尧贤老先生以画笔为媒,以心灵为纸,用他的双手捕捉并记录下了这个世界的宁静与和谐,这些作品能够触动每一位观者的心灵。他的作品是对传统艺术的传承,也是对现代生活的反思。他用画笔告诉我们,无论年龄多大,只要心中有爱,有梦想,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展现出独特的光彩,正如黄永玉老先生在80岁画展上说“活着总要画画”,一起共勉。

  (本文作者系浙江省民盟华夏书画协会会员,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古琴艺术专业委员会会员,师从万仲亮先生。)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深读
   第04版:综合
   第05版:专题
   第06版:文化 漫谈
   第07版:专题
   第08版:专题
一对影子在奔跑
伏天说“伏”
笔下生花绘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