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国海
8137、9908875、584520。
你能看懂这组数字吗?意思是:“不要生气,求求你别抛弃我,我发誓我爱你。”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甚至比这更为复杂、曲折、晦涩的谐音梗词组、语句和故事。
网络流行语“谐音梗”,指利用字、词的同音或近音,来代替本字。随着众多谐音梗广告的传播,《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奇葩说》等这类节目的出现,综艺节目中相声、小品、曲艺中谐音梗元素的增加,谐音梗流传越来越广,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趋泛滥”“失分寸”等现象。仅以百度搜索所列的谐音数字为例,有213条。
作为修辞手段,谐音本身并无不妥,增强了汉语发展过程中的生动性、感染力和艺术感。但自媒体平台的角逐竞争、流量为王的价值取向,催生了非理性使用谐音词的现象,无聊、低俗的谐音梗屡见不鲜,汉语的规范性受到极大冲击,需要形成社会共识,明确谐音词使用的原则和底线。
谐音梗,可溯源至古已有之的“谐音双关”修辞手法,在当代衍生多个类型。语言是流动的,优秀的谐音梗,历经岁月而留存,但为数不多;粗劣的谐音梗,随岁月而淡化直至弃用,属于主体。大体而言,可分为三类:理应沿承发扬的谐音梗,务必严加管禁的谐音梗,自觉有所敛抑的谐音梗。
较早的,如《诗经》的《国风·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看似在写梅子落了,实则“梅”谐音“媒”,抒发的是大龄女子的暗示心仪的男子快去请媒人的盼嫁情怀。李白“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当时人们临别时有折柳相赠的习俗,柳:暗指“留”。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闻者动容。在对联文化中,也很常见:“两船并行,橹速不如帆快;八音齐奏,笛清难比萧和。”联中谐音嵌合了鲁肃、樊哙、狄青、萧何这4位名人。施耐庵在《水浒传》给好汉取绰号“及时雨宋(送)江,智多星吴(无)用”隐喻悲剧。谐音梗特级大师曹雪芹在《红楼梦》里的“元迎探惜(原应叹息)”暗示命运,一出场的两位主要人物甄士隐(真事隐)、贾雨村(假语存),伏笔已生……在歇后语中,例如“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外甥打灯笼——照旧(舅);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比比皆是。
在绘画、剪纸、刺绣中,梅花芬芳吐艳,喜鹊引颈逗梅,勾勒出寓意着“喜上眉(梅)梢”的图画。金鱼与莲花相配,象征着“连(莲)年有余(鱼)”;金鱼与海棠组合,即为“金玉(鱼)满堂(棠)”。宫廷年画《岁朝佳兆图》轴中,钟馗手持如意,盘中摆放着柿子和柏枝,正是百(柏)事(柿)如意的谐音。“三阳(羊)开泰”“五福(蝠)捧寿”“鹿和(鹤)同春”也是常见的情形。
日常生活中,谐音映射着祈福求吉的民族心理。谐音成为顺应和满足这种心理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汉族的传统婚礼“图个吉儿”,少不了桂圆、核桃、枣、栗子、花生。桂圆谐“圆”的音,象征夫妻圆满;核桃谐“和”的音,意味夫妇和美;枣谐“早”音,栗子谐“立子”音,图的是“早立子”,早生子;花生,谐的是“花着生”,期望既生儿子,又生女儿。而使用谐音来避凶,也是汉民族一贯的做法。打碎了东西,说“岁岁(碎碎)平安”;庭院前后不栽桑,因为“桑”谐音“丧”。
在外语翻译中的谐音翻译法,经过不着痕迹地选字,不仅表音,而且达意,让潜藏在人们心中强烈而执着的理念和追求,得以展现。比如:可口可乐(Coca Cola),让人感觉爽口;奔驰(Bans),意义自明而形象;潘婷(Pantene)透现女性之美;席梦思(Simmons)产生舒适感。
这类谐音梗,自然贴切、寓意美好,利大于弊,值得弘扬。
某大型连锁超市(大润发)的一家门店,将女装尺码规格的“S”对应为“瘦”,“M ”对应为“美”,“L” 对应为“烂”,“XL ”对应为“稀烂”,“XXL ”对应为“稀巴烂”,在“女装尺码建议表”下方标注“仅限18-35岁女生”,招来网友的猛烈批评,最后超市销毁包装并道歉。
2021年9月,新华社发布《“sanbing”是精锐中的精锐,不容污名化!!》的文章,批判当下的网络环境,竟把“sanbing(伞兵)”一词充当某粗鄙词语的网络谐音词,对“sanbing”造成了“污名化”的伤害。伞兵,也就是空降兵,意味着光荣与勇气!有人说,伞兵天生就是被包围的,因为他们能往往切入敌后突袭,所以比其他兵种面临更大危险。伞兵是精锐中的精锐,这个光荣的兵种值得尊敬,不容污名化!
再如:你这么差劲,是不是有个英文名字,叫保尔,因为保尔可差劲(柯察金)。
这类的谐音梗,内容非常低俗、淫秽、暴力,损害公序良俗,挑战社会底线,有弊无利,理应使之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早在2016年,湖北省武汉市工商局就勒令当地一批商铺更换店名。原因是一些名为“饭醉团伙、高等发院、井茶局”等过于低俗怪异的店名,已经超越社会公共道德的底线。”
与传统媒体时代不同,在麦克风、小视频、晒图文便捷的自媒体时代,以及更为宽松的微博、微信朋友圈里,作者所受的制约较少,鱼龙混杂不可避免,良莠不齐屡见不鲜,在谐音梗的这个范畴,是一个显著的特征。来看几个段子:
有位网友在微博上说:“我说我比较喜欢李白的诗,陆游气坏了,结果我家就没办法上网了”。
下方是5位读者的评论,甲:你找欧阳修啊;乙:欧阳修不行的话,去找王之换啊;丙:王之涣不给换的话,你找蔡元赔啊;丁:蔡元培不给赔,你去黄庭捡啊;戊:黄庭捡不到的话,你去李大找啊。段子里谐音了陆游气(路由器)、欧阳修、王之涣(换)、蔡元培(赔)、黄庭坚(捡)、李大钊(找)6位名人。
天很热,老母鸡走到树下乘凉,不一会就冻得发抖,踩破了一根香蕉,原来,这就是饥(鸡)寒交迫(焦破)。
香菇走在路上,被橙子不小心撞了一下,香菇说:“没长眼睛啊,去四(死)吧”,然后橙子就死了。因为香菇是菌类“菌(君)要橙(臣)死,橙(臣)不得不死”。
电焊铺,铺名焊武帝;隔壁的糖果店,店名糖太宗;不远处切糕店,店名汉糕祖。
稍加归纳,这些想象式的牵强、搭凑型的谐音梗,其内在实质的价值性、协和性在哪里呢?读者看到一两次感觉新奇,多看几次便令人厌烦,明显弊大于利,不宜提倡,应当自觉成为意欲发布者的自我收敛、自律约束之列。现实中存在的谐音梗,绝大多数属于这个类型。
时代发展离不开正能量,正能量的形成离不开方方面面的合力,谐音梗也是其中之一,我们自己也要自觉而为。除了多一些理应沿承、发扬的谐音梗之外,更多的是减少谐音梗对于时代发展正能量的阻力。教育、市场监管、宣传等部门的引导监管刻不容缓。
如今,网络语言触达的人群越来越低龄,校园中“鸭梨山大”“杯具”等“谐音梗”频现,影响着孩子们的作业和试卷表达。学校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育教学语言文字,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教育教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等规定,对学生群体“守土有责”。
在市场监管领域,重点在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对视频、网络、报刊、传单、店招、横幅、电梯、墙体等广告载体上的内容加以监管。
第5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近11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8.0%。网络空间成为亿万民众获取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近年来,“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在全网开展“大扫除”,“护苗”专项行动坚决清理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不良内容……截至目前,我国制定出台了网络领域立法150多部,重在执行。
2022年,微博对站内利用谐音字、变体字等“错别字”发布、传播不良信息的违规行为开展集中整治。加大对利用“错别字”借机传播不良信息等违规行为的排查、清理力度;健全平台用语管理机制,完善关键词识别模型;通过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加强站内宣介等方式,引导站内用户规范使用汉字。呼吁广大网友在参与社区讨论时,文明表达观点,规范使用汉字。
从2021年起,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在北京、天津、厦门、成都举行四届中国网络文明大会,2023年的网络文明大会发布了《新时代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2024年的主题是“弘扬时代精神 共建网络文明”。谐音梗,正是网络文明雅俗交锋的重要战线。
明朝时,李贤、程敏政翁婿的对联“因荷而得藕(因何而得偶);有杏不需梅(有幸不需媒)”令人拍案惊奇;而刘禹锡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更是广为人知,千古传颂!优秀的谐音梗,来者不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