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1日 星期五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间事

义桥之鲜

  ■黄建明

  我的老家是萧山著名的渔村,历史可追溯到唐代,据说唐代著名诗人罗隐的墓地就在我的老家,为的是纪念诗人向钱镠王提出废“使宅鱼”的功劳。我在朋友圈中是出了名的“猫王”,并不是我歌唱得好,而是我非常喜欢吃鱼。当然,我最喜欢吃的鱼,还是钱塘江的江鲜。

  义桥濒临钱塘江,盛产江鲜,鲈鱼、鲻鱼、鲥鱼、江鳗、刀鱼,历来是餐桌上难得的美味。至今,义桥镇还有几十名专业的渔民在江上讨生活。“三江口渔民的传统捕鱼技艺”被列入萧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石门的打鳖技艺、罗墓坂的打网捕鱼、山后村和民丰村的游丝、滚钓捕捞,别具一格的捕鱼方式,被时间凝固成许多美好。

  钱塘江里的“箬鳎鱼”是最独特的。此鱼身体非常薄,又特鲜,人工不能养殖,所以放心大胆地吃,不会上当受骗,以次充好。从家乡老一辈传下来的故事中,有关箬鳎鱼的故事最为动人。这个故事在萧山流传已久,是义桥渔浦文化的精华部分。故事说一个年轻人非常孝顺母亲,也非常的善良,不忍心杀生便只割了一片鱼肉为母亲烹饪为汤,割了一片鱼肉后将鱼放生了,这种一面有肉一面没有肉的鱼从此被称为“孝子鱼”。义桥当地叫“热塔鱼”的箬鳎鱼,因透明的半边形态而闻名,渔民在三江口常有捕获。

  钱塘江里的鲈鱼是最富有诗意的。当年北宋范仲淹因宫廷矛盾受到牵连,被贬为睦州(今淳安、建德、桐庐范围)知州。虽然为官只有短短几个月,但也为当地做了不少实事。他写下“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的诗句,使钱塘江鲈鱼闻名天下;他主政桐庐时写下“钓翁应有道,所得是嘉鱼”的诗句,这里的“嘉鱼”是泛指,是指美好的鱼。钱塘江里美好的鱼,多得数不胜数,除了“箬鳎鱼”和“鲈鱼”,还有刀鱼,还有鲥鱼,还有钱江鳗鱼,还有白条和鲻鱼。

  这段时间是吃刀鱼的季节,刀鱼肉味鲜美且肥而不腻,鱼刺也相对较软,食用起来特别爽口。2两以上的适合清蒸,鲜嫩如豆腐,鲜美无比。半两以下的刀鱼,适合油炸,色泽金黄,外皮香脆;鲥鱼是钱塘江的特产,古时有“严州美鲥”之誉,苏轼《咏鲥》:“芽姜紫醋炙银鱼,雪碗擎来二尺余,尚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莼鲈。”鲥鱼伴着桃花的春汛踏着江浪而来,此时的鲥鱼,又肥又美,清蒸是最直接也是最适合的烹饪方式;钱江鳗鱼被人称为“水中软黄金”,可惜极少捕到,价值也在千元以上,对坐月子的女人恢复身体最有帮助;“家在越州东近海,鲻鱼味美胜鲈鱼”,钱江鲻鱼骨头少,非常滑嫩,撒上葱花,淡淡的葱香味沁人心脾;白条一般是清蒸,但最好吃的还是虾油蒸白条,虾油色泽金黄,汁液醇厚,香气四溢,且无半点鱼腥,带来的是最新鲜、最美味的原生态滋味。

  义桥镇自从2019年开始,每年在山后村小围垦举办“开渔节”,全方位展现渔浦文化的特色与魅力。“渔浦十二道”取材三江、做法精湛、风味独特,早已俘获无数食客的味蕾。每道菜,取名也别有韵味,如满城尽带黄金甲、高质共富甲天下、旗开得胜锦绣时、春风得意状元郎、八鲜过江不羡仙等。

  吃江鲜,去义桥,生活在江边的人是幸福的,依江而居、枕水入梦,还有,“烹”然心动的江鲜,这是一种生活的品质与温馨。钱塘江里游动着的鱼,它们的温情令我百转千回。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紫藤阁~~~
民间事~~~
老底子~~~
醉花阴~~~
长相忆~~~
小辰光~~~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深读
   第04版:财经
   第05版:湘里坊
   第06版:广告
   第07版:专题
   第08版:专题
酒乡之柔
义桥之鲜
书信之恋
金秋之光
二胡之声
外婆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