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链条整治行动防患于未“燃”

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题” 该如何解?

小区的公共充电桩
开展电动自行车夜查行动
在电动自行车销售点开展检查
在电动自行车停放点开展检查
检查换电场所
排查“飞线充电”

  ■首席记者 蒋超 通讯员 孙娜 谢滟 高芳颖

  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看起来是“小”问题,关乎的却是百姓切身利益的“大”需求。

  自我区开展电动自行车全链条整治行动以来,由区消防救援大队、区应急管理局牵头,区公安分局、区市场监管局、区住建局等18个成员单位组成的工作专班迅速行动,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推进任务落实,持续开展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及宣传工作,为群众把好电动自行车“安全关”。

  我区的电动自行车管理情况如何?当前存在的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有哪些?整治行动是否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多种充电方式 暗藏潜在风险

  5月23日,浙江全省范围内集中组织开展电动自行车夜查行动。当天,区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专班成立4个检查组,重点对电动自行车上楼入户、“飞线”充电,电动自行车擅自改装等违规行为开展夜间巡查。

  “飞线充电”情况,在不少小区均有出现。“这些电线都是小区电动自行车车主自己从家里拉出来的,之前也有人提醒过这样充电不安全,最终都不了了之。”在某老旧小区,饭后出来散步的王阿姨无奈地表示,虽然这两年大家的消防安全意识更强了,但总有个别不听劝的住户图方便,坚持使用这种不安全的充电方式。

  其实,为了方便居民充电,遏制“飞线充电”现象,我区很多小区陆续增设了一批公共充电桩。“以前我家电动车充电都是从楼上拉电线下来,很不安全,现在室外有了统一的充电桩,方便多了!”家住城厢街道百尺溇社区的金先生说。

  有人欢喜有人忧。除了室外的公共充电桩,有些小区是在架空层安装充电桩。对此,也有市民表达了不满与担忧。

  丁大伯住在山阴路上的一个次新小区。他告诉记者,他们整个小区的电动自行车,都在他们那幢楼的架空层充电。“1元充3小时,我一般会投2元进去,基本能把电充满。”一方面,丁大伯觉得充电的价格不算便宜;另一方面,他觉得大约30平方米的面积,每天都停着不少电动自行车,在架空层安装充电桩真的安全吗?万一起火了该由谁来负责?

  对此,记者从区消防救援大队了解到,小区架空层设置充电桩需符合相应的消防安全条件,如做好防火分隔、配备消防设施器材等。

  今年5月15日,国家消防救援局研究制定了《建筑架空层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消防安全要求(试行)》。其中提到,建筑内的安全出口、疏散走道、楼梯间、门厅区域应采取禁止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的措施;架空层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应规范有序、分组设置,每组停车数量不应超过 20 辆;架空层电动自行车充电柜或充电桩应具备充满自动断电、充电故障自动断电、过载保护、短路保护、漏电保护、充电故障报警等功能。另外,相关单位应当明确消防安全管理责任,负责消防安全管理和防火巡查工作。

  部门协同推进  形成整治合力

  违规充电,要查;非法“爆改”,更要罚!

  “通过调查和分析,电动自行车火灾主要源于其使用的锂电池在过度充电、电池短路、使用劣质充电器等情况下容易产生热失控,从而发生燃烧甚至爆炸。”区消防救援大队副大队长刘明介绍,“有些用户为了增加车速和里程,通过改装增加电池容量,还有老旧电池不及时更换,这些都提高了火灾风险。”

  夜查的另一个重点,就是针对电动自行车擅自改装原厂电气配件、拆改限速、外设蓄电池托架、改造蓄电池槽盒、更换大容量蓄电池等违法违规行为。

  在金惠路的一处电动自行车销售点里,工作人员对销售点内的电动自行车销售情况进行了检查。“我这里刚刚有人来换电池,换的电池都是符合标准的,我们的电池包装上也都贴着‘浙品码’。”销售点老板说。

  电动自行车电池改装后,原本的细电线要通过大电流,电路就会不稳定,电动自行车在充电或者行驶过程中,容易出现短路,从而引发自燃。老板表示,上门来更换电池的消费者中,有的仍在使用超标电池。“他们如果想换成合规的,我是给换的,但我不会给他们更换超标的……”

  不过在另一个销售点进行现场检查时,区市场监管局的工作人员发现,该店有57 辆涉嫌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当场依法对这些车辆实施了扣押。目前,区市场监管局已对当事人立案调查,案件正在进一步处理中。

  连日来,萧山交警也对电动自行车非法改装打出“重拳”。萧山交警城区执勤中队在开展检查时,发现拱秀路某电动自行车销售点存在改装、拼装、加装电动自行车的情况。经调查了解,该商家为了迎合顾客需求,对电动自行车的鞍座进行改装。对此,交警依法对其作出5000元的处罚,并责令其改正。

  无独有偶。萧山交警瓜沥执勤中队在执勤过程中发现,一电动自行车销售点正在为客户加装雨篷。经调查了解,该电动自行车车主因雨篷破旧,所以想来店里换一个新的。最终,该销售点因存在实施电动自行车销售者、维修者改装、拼装、加装已登记电动自行车的违法行为,被罚款5000元,并被勒令改正。

  为了探索电动自行车痛点问题的破解之策,我区聚焦生产、销售、使用、停放、充电、报废回收等关键环节,在“小链条”中抓实一件事,在“大链条”中打好协同仗,目前成效初显。

  整治行动工作专班下设5个整治专项组——质量安全组负责加强生产销售回收环节排查,强化质量监督抽查和强制性产品认证活动监管,严厉打击违法生产、销售、认证、回收等行为;非法改装组负责规范电动自行车登记管理,打击查处改装、拼装、加装违法上路的行为,联动部门开展溯源调查,强化电动自行车领域行刑衔接;集中使用行业组负责强化“三车”所属企业源头管理,推广以换代充换电模式,开展电池充换电场所安全整治;充停场所组负责推动充停场所新建改建,健全物业服务企业管理制度;消防管理组负责打击电动自行车违规充停突出违法行为,开展消防安全应知应会普及宣传。

  自行动开展以来,萧山已查处各类改装、拼装、加装电动自行车1531起,暂停办理“云申领”上牌业务13家,电动车销售企业质量抽查16家,电动车违规停放充电处罚1117起。

  电梯里多只“眼”  电动车“卡”门外

  保障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需要各部门的密切监管,也需要“智慧+”科技管控的助力。

  在蜀山街道的香山四季公馆,借力“慧眼”阻止电动自行车搭乘电梯上楼,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自从小区所有电梯内安装这个“神器”后,公用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等地都已不见电动车的身影,效果得到住户点赞。

  “电瓶车禁止入内!”近日,记者来到该小区实地探访,见识了一把这位“管家”的严厉——当电动车被推着进入电梯,系统就会自动探测、锁定,发出语音警报,电梯无法关门,电动车也就上不了楼。

  原来,这是电动自行车阻拦系统的功劳。“以前很多住户把电动车推上楼充电,不仅有消防安全隐患,还会损坏电梯轿厢。”物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一直对此感到苦恼。香山四季公馆虽然小区面积不大,但住着700多户人家,每一层最少有15户。自2017年小区交付以来,随着入住率的不断提高,有不少非机动车违规停放在建筑首层门厅、二层以上楼梯间、公用走道,占用、堵塞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电动自行车充电线路私拉乱接,甚至还有“飞线”现象,对消防安全形成巨大挑战。

  “光是喊口号效果不大,该怎么办?”经过大家的“头脑风暴”, 电动自行车阻拦系统被委以重任。“现在电动自行车不上楼,楼道里干净多了,最关键的是我们住在里面感觉安全多了。非常好!”住在1号楼的李阿姨满意地说道。更厉害的是,这个装置十分智能和灵敏,通过精准识别,不影响手推车、轮椅、婴儿车等车辆进入。

  据统计,如今全区已在1712台电梯内布局了电动自行车阻拦系统。4月以来,系统已对电动自行车进入电梯发出预警3700余次。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全链条整治行动防患于未“燃”~~~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时评
   第04版:调查
   第05版:专题
   第06版:天下
   第07版:新媒+
   第08版:文化 悦读
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题” 该如何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