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02日 星期五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闲坐烹茗

李白湘湖赏荷

  ■竹雪芹

  满湖热情绽放的荷花与其迎面相望,带给诗仙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另一方面,在古越大地上抚今追昔,一幕幕历史画卷在眼前掠过,给予他更多的人生启迪。

  李白一生曾多次来杭,其足迹遍布越中山水,大约有《越中秋怀》《越中览古》等五十首传世诗篇涉及越乡剡中,与湘湖有关的亦不在少数。李白对越地山水风物赞美有加,却十分偏爱湘湖赏荷,并以“青莲居士”自居。

  李白与湘湖的缘分,源于湘湖之畔、文笔峰下走出的诗人贺知章。贺知章在京城为官五十载,可以说是唐朝文化界的元老兼大咖,他于李白有知遇之恩,亦师亦友,并有金龟换酒的美谈。贺知章辞官荣归故里后,李白不久就赶来看望自己的师友并游历越中山水。开元十四年(726) ,正值“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的仲夏时节,李白来到越中。得知贺知章已驾鹤西去,不禁唏嘘,写下了“昔好杯中物,今为松下尘。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对酒忆贺监》(两首))这样的诗篇。

  在越王城的山脚下,李白的诗中写道:“东海横秦望,西陵绕越台。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送友人寻越中山水》)可见,当时的湘湖与钱塘江还没有截然分开,还能看到似雪的潮水。李白与湘湖荷花情愫的另一个关键人物,就是美女西施了。西施是苎萝山下浣纱女,苎萝山当在湘湖以南十几公里处,即今萧山区临浦镇。宋时该地设有苎萝乡西施里。西施十分喜爱荷花,据史书记载:吴王夫差特意在太湖之滨的灵岩山离宫,为西施修筑“玩花池”,移种野生红莲。李白写荷花的诗不计其数,而其中多首诗与写西施合在一起。比如《西施》中写道:“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又如:“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子夜吴歌·夏歌》)若耶是地名,即若耶溪,又名“浣纱溪”。“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采莲曲》)

  李白在越中镜子般清爽的湖水间划动轻桨,满湖热情绽放的荷花与其迎面相望,带给这位诗仙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另一方面,在古越大地上抚今追昔,一幕幕历史画卷在眼前掠过,给予他更多的人生启迪。

  李白对越州荷花赞赏有加,如《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并序》中提到“遥闻会稽美,且度耶溪水”。荷花生在幽静的湘湖水边,朝着太阳盛开,且日渐艳丽鲜明。那茂密的叶子,在每一个晨曦之间,仿佛从碧绿的湖水中生发秀丽明净的美。李白也十分欣赏湖水与明月交织带来的光洁之美,湖中独泛又常常成为这夜色荷花中独有的景象。“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夏夜的湘湖中一个个穿着雪白衣裳的荷枝静如少女,在月光的笼罩下,朦胧的山色更显得悠然自若。那荷花在月光的摇曳下蓬勃舒展,更添一份撩人的气韵。

  李白对荷花爱得纯粹。他欣赏荷花的品格,又觉荷花如同自己的一生。他给自己取号“青莲居士”。关于这个名号的由来,一说李白的少年时期居住在四川江油市青莲乡,古人习惯以地名为号。另一说青莲是一种青白分明的睡莲,古人认为具有伟人眼睛的特征,用来形容佛的眼睛,所以李白取号明志。《维摩诘所说经·卷上》曰:“目净修广如青莲,心净已度诸禅定。” 青莲在佛教里是清净无染的存在,与李白品性相合,贺知章在紫极宫初见李白时就已经用“谪仙人”这样的称呼呼之。李白晚年遁入佛门,不能说与莲荷的品行无关。

  李白说自己最喜欢秋水中的荷韵。初秋中的荷塘有点沁凉、有点婉约,倒影中舞动的身姿恰恰特别地饱满。从荷莲的生性与品格中李白读出了自己,仿佛此时回忆起年少,往事虽历历在目,虽不再随喜,抑或有遗憾,却能在一生中最好的年龄,做了仙狂的自己,岂是“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十字矣已。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朝花夕拾~~~
~~~
闲坐烹茗~~~
湘湖诗会~~~
风景独好~~~
~~~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天下
   第04版:财经周刊
   第05版:湘湖周末
   第06版:梦笔桥
   第07版:湘里坊
   第08版:影像
雨窗遐思
人脸不能识别的几种情形
李白湘湖赏荷
夏日伏天留题
寺坞岭看日出
驾驶偶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