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幼芬
注意力在哪里,哪里就生长。启动感恩日记以来,我眼前的世界,变得多情而美好。也许,旧戏仍在上演,但有了天使的目光,一切都不再糟糕。感恩的心,海阔天空般疏朗。
压力,会挤掉日常的欢乐,令人无所适从。
所带班级面临高考,我内心的焦虑,也陡增不少,体会到心为形役的苦恼。但,少年人有少年人的浪漫。眼前的年轻人,对未来满怀期待,似乎,理想的大学已手到擒来,以为,离开当下的校园,便自然地迈入他们人生的天堂。但课堂上手足无力、学习怠慢的样子,又分明有摆烂之态。
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既无韬略,也无战术,除了接纳,我无有良方。
我知道,懵懂的心,像是蒙了一层油,少有人,会为了别人的期待而心甘情愿地改变。更何况,强烈自尊的背后,是盲目的自信或深层的自卑。与权威人物交锋,弱者的首选是防御,长者的指导,少年人的第一本能是抗拒。
素履而往,但旁观不语,对我来说,还是有些煎熬。如沐春风的细腻温柔,用得不少,斩钉截铁的严正刚烈,试过几回,独处一室的悄悄而语,也说过很多,但理解的少误解的多。热情,如一江春水付诸东流,不免伤感。
挫败一多,我的“职业病”又加上一条习得性无助的症状。“唉,没办法”,竟然不知不觉成了口头禅。口头禅,是一种无意识习惯,真实反馈彼时心境,这声无力的“唉”叹,令我警惕。谓我何求,谓我心忧,别人是否懂得并不重要,自己内心的花园,还得自己守护好。
还好,阅读,是我的良药,好书,是我的避难所。
木心在《文学回忆录》中说:“所谓教育,是指自我教育。一切外在的教育,是为自我教育服务的。试想,自我教育失败,外在的教育有什么用?”轻轻一问,我恍然醒来,决定放下那些无效的干预,开始作自我的教育。
理想与现实的距离不小,要想不动声色地联结好这两个世界,光在他人的身上下功夫,收效很勉强。正当自问“我该怎么做时”,灵智来了——感恩!
感恩之心,令人富足。我立刻布置作业,要求自己,每天必须在学生身上找到闪光点,进行心口合一的感恩,并见诸以文,晒到朋友圈,加持自己。
做学生的老师,我是认真的,做自己的学生,也不例外。下班路上,一边开车一边搜索,我将思绪投向学生们积极的言谈举止上,并在车上进行头脑实验,编织每日微信晒感恩的图文,到家即发。发现,奇迹连成一串项链,每一处光亮,都有一颗珍珠闪耀。
某天,与家长电话沟通。隔着话筒,我感受到,这是一位讲道理、有见地、懂善恶、知内省的妈妈,为孩子的学业用心良苦,她反思自己的不足,谦虚向我讨教。我感恩,她让我看到,每一个孩子的背后,都有父母殷切的目光,家庭的土壤,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
无独有偶,同一天,一对年轻的夫妇,扎根萧山努力创业,工作繁忙。因儿子迷于手机,双双主动来到办公室,与我面商良策。他们情绪平和,言谈有素养,放下身段坦诚与孩子交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我感恩他们的到来,让我明白,这位学生的善良正义有担当,源于父母的言传身教。他们印证了这样一个道理:“家庭是一台复印机,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
一个微雨天,春寒料峭,班级45人,按要求先后去两个地点进行高考体检。随队同行,发现我的学生们,懂得轻重缓急,关键时刻不掉链子!他们收拾起调皮散漫,紧跟节奏,认真对待,一个都不少地一次性顺利完成任务。他们,像春雨滋润下绿得出水的植物,饶有趣味,富有生机。惊喜之余,我相信,不管成绩怎样,他们终将以勃发的昂扬姿态迈入大学,走向社会,并在求索中找到合宜的位置,一展身手。10年以后的江湖,是他们的!
这一天,她在我面前哭了。高考压力,影响了她的学习效能,联考排名逐次下降,也让她丧失了信心。我轻轻拥抱梨花带雨的清瘦女孩,告诉她,“压力只是一个信号,提醒你需要做出改变!”感恩,我有机会成为她照见真实自己的镜子,直面脆弱与无助,是每个人的功课,有哭有笑的,才是真切的生活。
他与我并肩跑操,轻声说:“老师,你慢一点,没关系的!”她违规使用手机,课后主动跑来,坦诚与我小聊内心的自责与后悔。他说:“老师,我知道错了,错在太过自负!”他的双腿依然不自觉地抖动着,似乎在给他长勇气。她说:“老师,遇见你我也很荣幸,你要天天开心哦!”她双手拨开我发丝轻拢我脸颊的那一刻,温柔至极。
注意力在哪里,哪里就生长。启动感恩日记以来,我眼前的世界,变得多情而美好。也许,旧戏仍在上演,但有了天使的目光,一切都不再糟糕。感恩的心,海阔天空般疏朗。
高考倒计时第58天了,想到马上就要各分西东,我的心软软的。芝麻绿豆般令人感恩的那些事儿,细小如珠,它们将吉光片羽一般,封存在记忆的长河里,成为青春的回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