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春梅
为持续弘扬生态文化,提高少年儿童的生态文明意识,增强他们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与行动自觉,4月12日,萧山区科学技术协会联合萧山日报小记者团,发起“绿水青山 浙里为家 科学小记者‘守护生态圈’”主题活动。科学小记者们化身“生态小卫士”,先后走进杭州萧山锦江绿色能源有限公司、中国水利博物馆、萧山气象科普馆,探寻垃圾焚烧发电的奥秘,传承新时代水利精神,领略气象世界的磅礴,共赴一场守护生态文明的奇妙之旅。
走进萧山锦江绿色能源有限公司 探寻垃圾焚烧发电的奥秘
下着淅淅沥沥小雨的清晨,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气息,一群怀揣着好奇与热情的小记者们,迈着欢快的步伐,走进了杭州萧山锦江绿色能源有限公司的大门,一场关于垃圾变废为宝的探索旅程就此拉开帷幕。
活动伊始,讲解老师劳士萍带着盈盈笑意,通过精彩纷呈的视频和生动有趣的动画模拟,向小记者们详细介绍了萧山锦江的情况。这是一家专注于垃圾焚烧发电资源综合利用的先锋企业。公司所采用的“异重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由浙江大学研发,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更在环保科技领域树立起了卓越的标杆。截至目前,萧山锦江已累计处理了海量的生活垃圾,成功转化产生数亿千瓦时的绿色电力,为生态环境保护贡献了巨大力量。
最让小记者们兴奋不已的,是实地探访电厂的环节。他们头戴洁白的安全帽,像一群勇敢的小小探险家,穿梭于电厂的各个角落。在一台台精妙的垃圾处理设备模型前,他们驻足凝视,眼中满是惊叹与好奇的光芒,仿佛在与这些科技杰作进行一场无声却热烈的对话。
随后,小记者们穿过繁忙的作业区通道,来到了垃圾处理控制中心。这里宛如一个科技圣殿,工作人员熟练地操控着复杂的系统,进行一项项精密的作业。小记者们目不转睛地看着,眼神中满是敬佩。“这些机器是如何把垃圾变废为宝的?”“要怎么处理不同类型的垃圾呢?”他们纷纷向公司生技部经理方升东提问,方经理一一耐心解答,他还欣喜地介绍,如今,萧山锦江的网络数据与国家环保局实时联网,确保了相关数据的高效传输与管理。
最后的有奖竞猜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小记者们一个个像充满斗志的小勇士,纷纷踊跃举手,眼神中满是期待与兴奋。被点到回答问题时,有的自信满满、对答如流,赢得阵阵掌声;有的虽稍有紧张,却也努力思考。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把精美奖品收入囊中,更学到了萧山每日垃圾总量、焚烧发电电量等实用知识,收获满满,快乐满满。
通过此次探访,小记者们真切体悟到科技与环保所承载的重大意义与责任,明白守护环境需从小事、从自身做起,人人都能成为守护生态的“小小魔法师”。
走进中国水利博物馆 传承新时代水利精神
狂风呼啸,却吹不散小记者们如火的热情。他们怀着对水利知识的渴望,迫不及待地踏入雄伟壮观的中国水利博物馆。
刚迈进大厅,一幅色彩绚烂的《锸神觉醒》插画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画中,大禹手持锸具,神情坚毅,奋力治水。蓝色的滔天巨浪如猛兽般汹涌,将大禹和水博宝塔环绕,却又在镇水兽的威慑下,奔腾向前。这画面仿佛一部雄浑壮阔的无声史诗,将中国治水人千百年来不畏艰难险阻、奋勇搏击风浪的奋斗历程娓娓道来,让小记者们由衷地发出赞叹。
跟随讲解员老师许思逸的脚步,小记者们来到了“水与人类文明展区”。眼前大气磅礴的巨幅铜浮雕令人震撼不已,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神话故事,生动展现了水与人类之间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作为目前国内室内体量最大的铜浮雕作品群,它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抬头仰望,顶部水波粼粼的流动光带,如灵动的溪流,仿佛将小记者们带入了水的奇幻世界。
走进“水利千秋展区”,时间仿佛在此刻静止,却又在无声中诉说着岁月的缓缓流淌。小记者们静心聆听,从中国早期、中期到近代及当代的水利盛况一一呈现眼前。那一段段波澜壮阔的治水历程,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见证了无数治水人的辛勤付出与伟大成就。小记者们凝神思考,小声交流,在历史的回响中汲取着力量。
最令人期待的当属水利模型搭建环节。小记者们两两合作,化身小小“工程师”,将手中的彩色积木巧妙拼搭。他们时而眉头紧锁,思考着如何让模型更加稳固;时而喜笑颜开,为成功搭建出一个水利设施而欢呼雀跃。在欢乐的游戏中,科学的水利知识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地滋养着他们的心灵。
此次探馆,不仅是一次知识的盛宴,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小记者们深刻领悟到“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新时代水利精神。作为新时代的少年,他们纷纷表示要传承这种精神,努力学习,为守护水资源、推动水利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走进萧山气象科普馆 领略气象世界的磅礴
风雨交加的天气,丝毫没有浇灭小记者们探索的热情,他们兴高采烈地奔向萧山气象科普馆,在雨滴奏响的欢快乐章中走进磅礴的气象世界。
踏入气象科普展厅,仿佛踏入了一座气象知识的神秘宝库。小记者们认真聆听讲解员老师高丹妮讲述不同时期的气候故事,从古湘湖的温润宜人到吴越时期的风云变幻,再到唐宋时期的气象万千。他们了解到,气象变化不仅深刻影响并悄然渗透在中国历史的每一个时刻,更直接作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从衣食住行到农耕渔猎,无一不与气象息息相关。
接着,小记者们围到展示屏幕前,眼前的极端气候画面令他们感到震撼和恐惧:屏幕上狂风呼啸,龙卷风如黑色巨龙肆意扭动,所到之处一片狼藉;暴雨倾盆而下,瞬间引发洪涝,淹没城镇与田野,尽显大自然狂暴之力。这让小记者们意识到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哇,这是什么,太神奇了!”有小记者用指尖轻触一旁带有闪烁电丝的玻璃球,蓝色的电光在球内闪烁跳跃,恰似云层中肆意舞动的雷电。别的小记者也围拢过来,感受这神奇一幕。接下来,他们又轻踩地上投影的浪花与沙滩,仿佛置身海边,海浪一波波涌来,带来阵阵欢笑。在这里,他们体验全息投影、虚拟互动、体感游戏等先进技术,在欢乐中了解天气预报的由来。
走进气象台,小记者们仿佛走进“气象指挥中心”。他们近距离感受气象工作人员日常工作的环境,一台台精密仪器、一幅幅复杂图表,让他们感受到气象工作的严谨与重要。讲解员耐心讲解各种仪器的用途和工作原理,她亲切地表示:“我们气象工作者的工作,就是为守护生态圈提供气象支持,提前预警,减少灾害损失。”
“大家下午好,欢迎收看萧山气象……”置身于影视体验区的逼真场景中,小记者们纷纷化身“气象播报员”。他们身姿挺拔地站在专业镜头前,眼神专注而坚定,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字正腔圆、绘声绘色地播报天气情况。此刻,他们仿佛肩负起了重大使命,成为了传递气象信息、守护生态圈的小小使者,用声音传递着大自然的讯息。
这场风雨中的气象科普馆之旅,是一场奇妙的科学冒险。小记者们在探索中收获知识,在欢乐中点燃对科学的热爱,更在心中种下守护生态圈的种子。
小记者手记
探寻垃圾焚烧发电的奥秘
靖江一小105班 陆冉
4月12日,我来到萧山锦江绿色能源有限公司。在这里,我们听取讲解,参观记录,采访工作人员,一起探索节能减排的奥秘,尤其是垃圾焚烧的过程。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冷却水塔,它高大而神秘。底部不断有水滴落下,像是塔在轻轻呼吸。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些水滴是循环冷却系统的一部分,用来降低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看到这里,我不禁感叹科技的力量,它不仅能有效处理垃圾,还能通过循环利用水资源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这次参观让我对环保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探寻水文化,传承水利精神
东藩小学603班 傅伊楠
作为萧报小记者,我有幸参观了中国水利博物馆。这次参观不仅让我深刻了解了中国的水文化,更让我体会到了水利工程的重要性。
一走进博物馆,我就被眼前的“水晶宝塔”所吸引,它巍峨壮观,仿佛在诉说着水的传奇。在燕子姐姐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各个展厅,从古代的水利建设到现代的水资源管理,每一个展品、每一幅图片都让我惊叹不已。我了解到,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治水大国,无数的水利工程见证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在参观过程中,我最为感动的是那些关于治水英雄的故事。他们为了人民的安宁,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道坚固的防线。这些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新时代水利精神。
此外,我还通过互动体验,认识到了节水的重要性。虽然南方水资源相对充沛,但人均水资源量并不多,节水是一种观念,更是一种责任。我们应该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让每一滴水都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此次参观让我受益匪浅,我不仅了解了中国的水文化,更深刻体会到了水利精神的可贵。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用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水利精神,为保护水资源贡献自己小小的力量。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走进中国水利博物馆,共同探寻水文化的奥秘,传承水利精神。(指导老师:裘叶露)
走进萧山气象科普馆
高桥小学南江校区302班 方思诚
4月12日下午,我们走进萧山气象科普馆,开启了一场奇妙的气象探索之旅。
一进入场馆,我们就被各种高科技展品吸引。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气象科普展厅,了解了气象仪器的演变和现代气象观测技术。随后,大家来到沉浸式体验厅,通过AR、VR等技术,身临其境地感受雷电、台风等天气现象。
最让我兴奋的是在影视体验区体验气象播报。大家站在镜头前,有模有样地播报天气,感受到了气象工作的严谨与乐趣。
这次活动不仅让我学到了丰富的气象知识,还激发了我对科学的热爱。(指导老师:沈梅姣)
我是小小气象播报员
金山小学402班 黄语和
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走过一个又一个展馆,从气象科普展馆到气象科普园,从认知到实践,很快就到了我最期待的环节了,当一回“气象小主播”,站到气象播报台前,我既紧张又兴奋,看着眼前的提词器,虽然文字不会动,但是脑子里随着文字不断跳出天气的画面,“今天天气晴,气温为……”当播报一字一句从嘴里发出,我感受到了科学的力量从身体喷涌而出,默默地在心里种下一颗科学的种子。时间过得很快,这次的萧山气象科普馆之旅结束了,但是本次所学的知识却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