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记者 旷野 实习生 苏静怡
纸墨传古韵,科技筑防线,非遗续文脉,青山守初心。“文脉e护苗,童心向未来”萧山区2025年护苗研学活动进程已过半,前四条研学线路让孩子们在体验中收获成长。
从茅湾里的印纹陶修复到顾家溪的古法造纸,孩子们触摸文明印记,树牢正版意识;从数字音乐基地的版权技术到机器人小镇的网络安全课,科技守护的种子悄然萌发;钱塘江诗词里的风骨、非遗馆中的匠心,让文化自信扎根心间;寺坞岭的青绿间,生态与精神的“绿水青山”共同守护。
让童心之声成为护苗行动的生动注脚,一起来看看孩子们的研学感悟吧。
活字印创意 声浪护版权
■高桥小学文源校区506班 胡新晨
指导老师 黄玲丽
当我和小伙伴小心翼翼地揭开印板上的纸,看到《静夜思》这首诗清晰地印在纸上时,我们的内心雀跃无比,古老智慧就此在指尖唤醒。这是我参加研学时的一幕。通过这次活动,我学到了很多关于版权保护和传统文化的新知识。
会跳的“积木”有魔力
“同学们,你们可以大胆地触摸一下放在你们面前的活字字板哦,看看能发现什么?”“老师,我发现了!它的每个字都是活动的,而且字是反刻的!”老师向我比了个大拇指,紧接着将印刷术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毕昇的名字赫然出现在了大屏幕上,我们聆听着他的故事,教室里鸦雀无声。正因为他的智慧和刻苦钻研,才有了印刷术的突飞猛进。我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了毕昇一次次烧制泥活字,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重新开始的画面。想到这里,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是他让泥活字变成了会跳的“积木”,拥有了神奇的魔力,让这么多的典籍顺着历史长河不断延续。
版权课堂:创意的“铠甲”
版权课堂上,老师讲的抄袭故事像一颗小炸弹,“轰”地炸开我的好奇心。老师笑着说:“每个创意都是秘密花园,都有法律做围墙!” 我突然觉得,自己画本里的魔法城堡、会说话的小树,原来都住着 “版权小精灵”,以后谁也不能随便偷走我的奇思妙想!版权保护不只是大人的事,我的画、我的故事,也需要被认真对待。
声浪之旅:广播剧中的奇妙对话
我们演绎的是《纸箱里的秘密》,每个队员在老师的指导下都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演绎,我们的声音就这样“变”成了一部美妙的广播剧,在演绎中我们更加明白了版权保护的重要性!录制结束后,老师告诉我们:“广播剧的剧本、音乐和配音都有版权,就像活字印刷一样,需要用心守护。”
闻着淡淡的墨香,我突然明白了这次活动的意义。我们亲手复刻传统技艺,让活字印刷不再是课本里的概念,而成了指尖鲜活的记忆,所以当我在图书馆整理书籍时,每一个动作都小心翼翼,因为它们是如此珍贵。今天的研学更是一场文化的奇妙旅行:自己整理图书是守护知识的宝藏,尊重版权是守护创意的星光,而广播剧里宣扬的精神,正在我们心里种下文化传承的种子。
有趣的研学之旅
■湘师实验小学306班 王亦硕
指导老师 茹国弘
暑假里,我和小伙伴们像一群快乐的小鸟,飞到了寺坞岭的山与自然空间,开启了一场特别棒的研学之旅!
一走进这里,清新的空气就钻进我的鼻子里,仿佛给我的小鼻子洗了个舒服的澡。第一项活动是做树叶名片,我拿着彩笔想了想,在叶子上认真写下“森林之‘王’”四个字。笔尖划过叶片的时候,我感觉自己正在和大自然牵手呢!这片独一无二的小名片,藏着我对自然的喜爱。
接着我们去了展厅,里面的寺坞岭模型让我睁大了眼睛。讲解员叔叔讲的竹子保护知识,像个小警钟在我心里叮叮响。旁边的植物和昆虫标本更神奇!有穿花裙子的蝴蝶,也有打小伞的蘑菇,它们就像大自然的老师,悄悄告诉我植物怎么长大、昆虫怎么生活。
最难忘的是编“生态绿书签”!彩色竹片在手里调皮地转来转去,我跟着老师慢慢编,终于做出了好看的花样。写下“拒绝盗版”时,我觉得这枚书签变成了魔法钥匙,能帮我们保护文明,远离不好的东西。
夕阳西下,我攥着树叶名片和绿书签回了家,心里满是欢喜。这次研学不仅好玩,还让我学到好多知识,也知道了要好好爱护花草、守护文明。
陶韵千年
薪火相传的研学之旅
■湘湖小学602班 刘欣语
指导老师 周丽清
这是一次令人难以忘怀的研学之旅。
一大早,一轮红日高高地挂在天边,将柔和的金辉洒向大地。天边的云朵儿如棉花糖般,相拥嬉戏,在微风的轻抚下翩然起舞。沐浴在这明媚的晨光中,我的心情也如这晴空般明朗,兴致勃勃地收拾行囊,与同学们一同欢呼雀跃地踏上了旅程。
一路十分顺利,我们很快到达了目的地——茅湾里印纹陶博物馆。踏入馆内,一股厚重的历史气息与艺术韵味扑面而来。在讲解员生动细致的解说声中,同学们都屏息凝神,侧耳聆听。那些历经岁月洗礼的陶器,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它们用斑驳的纹路向我们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虽然这儿的文物全是陶罐,不如其他博物馆中金银器皿那般璀璨夺目,但那些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走来,直至当代的陶器,却别有一番魅力与韵味。它们跨越古今,展示了古人的智慧。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叶子形状的茶壶,它的每片叶蔓都精致灵活、栩栩如生,完美地展现了植物的生机勃勃,真是巧夺天工。
我们还亲手体验了陶瓷的制作、观摩了濒临失传的竹纸制作工艺……整个研学行程安排得丰富多彩,既妙趣横生,又蕴含深刻的教育意义。
走出博物馆时,我的心中已然立下坚定的志向:一定要好好学习,保护好、传承好我们中国珍贵的历史文化、精神财富,树立起版权保护意识,让这些璀璨的文明瑰宝永远熠熠生辉、薪火相传。
一次有趣又有意义的
版权研学
■回澜小学301班 张王泽
指导老师 陆盈囡
暑假里,我参加了“活字传情,创意守正”版权保护主题研学活动。其中最让我难忘的环节,便是走进萧山区融媒体中心录制版权保护广播剧。在专业的录音棚里,我和小伙伴们分工扮演不同角色,向听众传递尊重创作、保护版权的理念。录制间隙,老师指着剧本告诉我们:“每一本书、一首歌、一个剧本的背后,都藏着创作者无数个日夜的心血。”
这让我想起之前的一件事。有次逛超市时,我看到货架上的书居然按斤售卖,原价八十多元的故事书只卖十几元。当时觉得特别划算,就缠着妈妈买了两本。可回家翻开一看,书页纸质粗糙,印刷模糊不清,好多字都印错了,甚至还有缺页的情况。妈妈无奈地告诉我,这是盗版书。那时候我还不明白为什么不能买盗版,直到参加了这次研学,才真正懂了:盗版书不仅质量没有保障,更严重的是侵犯了作者的版权,挫伤了创作者的积极性。
这次研学活动像一扇窗,让我看到了版权保护背后的意义,我更坚定了做版权保护“小卫士”的决心,今后我会继续向身边人宣传版权知识,让更多人懂得尊重创作,让优秀的作品能源源不断地涌现。
探秘动画 趣学反诈
■新塘小学503班 谢萧涵
指导老师 顾怀旭
自从听说要参观阿U动画展厅,我的心里就充满了期待。每次在电视上看到那些精彩的动画片时,我总会好奇:这些生动的画面究竟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
走进阿U基地的那一刻,我立即被眼前丰富多彩的动画世界深深吸引。每一个展区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让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首先观看了动画片展映。老师告诉我们,阿U是中国首个荣获“国际科技进步奖”的少年儿童科教品牌。随着对动画发展历史的深入了解,那些经典动画背后的创意故事和制作团队的辛勤付出,让我既惊讶又感动。
最有趣的环节莫过于跟着老师学习设计动画动作。我们亲手让静态的画面“活”了起来,这才明白原来童年看过的那些动画片里,藏着这么多有趣的奥秘。
紧接着,我们体验了反诈动画配音。老师播放了一段无声动画,我选择了《哪吒》中的一个角色进行配音。通过这次体验,我不仅学会了如何用声音表达角色情感,更明白了动画在娱乐之外还能传递重要的防范知识。用声音讲述反诈故事,这样的教育方式既生动又有效。
最后,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我们用卡纸和电路元件制作了会发光的动画手电筒。当手电筒成功亮起的那一刻,满满的成就感涌上心头。
这一天真是收获满满!我不仅了解了动画的历史和技术,还亲身体验了动画创作的乐趣,特别是反诈配音环节让我印象深刻。真希望以后还能参加这样有趣的活动!
陶泥印童心 纸浆载梦想
■通惠小学210班 项濡懿
指导老师 李婧
今天真是超级开心的一天,我去参加“文脉e护苗,童心向未来”研学活动啦!
我们坐了好一会儿大巴车,来到了一个叫茅湾里印纹陶博物馆的地方。里面放着好多古老的陶器,有的胖乎乎的,有的高高的,上面刻着各种各样的花纹,老师告诉我们,这些都是很久很久以前的古人用手工做出来的,我觉得他们真是太厉害了!
最让我兴奋的是自己动手做陶泥!老师发给每人一块凉凉的、软软的泥巴。我先把泥巴搓成圆球,再用大拇指在中间使劲按下去,一个小碗的形状就出来啦!我小心地用手把碗边捏得光滑一点,最后挑了一个有“护苗”两个字和小树苗图案的印章,稳稳地盖在我的碗上。这是我的“护苗”小碗,我要用它来提醒大家都要做健康向上的好孩子。
后来,我们还去顾家溪手工造纸展示馆学了怎么用古法造纸。我把纸浆在水里摇来摇去,做成了一张纸,还在上面挂了小红绳,写上自己的小小愿望:健康成长,快乐阅读。
活动结束的时候,老师还给我发了一个大大的实践证书,我举着证书和我的小碗一起拍了照片,笑得特别开心!我今天不仅玩得很高兴,还学到了古代人的大智慧,知道了保护传统文化有多么重要。这真是收获满满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