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1日 星期二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电杭研院全面推进“人工智能+”赋能行动

  ■首席记者 周珂 通讯员 田雨阳

  今年以来,西电杭研院积极探索构建“一个平台+一套体系”,赋能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工作机制,全面推进“人工智能+”赋能行动。

  前不久,西电杭研院《新技术综合训练营》开营。开营首课以“人工智能赋能”为主题,着重强调“AI+教育”的战略意义,引导同学们深刻理解人工智能对时代、社会与个人的重塑力量,锻造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与实践能力。

  而在西电杭研院图书馆,一个沉浸式人工智能主题功能区成为师生全方位体验智能科技的重要空间。这里配备了静音舱、AR蛋舱、智慧大屏等先进设备,还设有专题书库、主题活动区与专题研讨区,为深度研讨和创新实践提供了立体化的AI学习场景。

  在场景构建的基础上,西电杭研院着力打造“一个平台”——智算基础平台。目前,第一阶段的“共性基础云上平台”已建设完成。该平台采用云上算力模式,主要用于以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建设,并开放和服务于教师科研工作,为课程体系建设与科研任务开展提供关键的算力支持。

  西电杭研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之后西电杭研院将携手国内头部企业合作,完成平台第二阶段建设:合作共建高性能计算集群,打造覆盖全院、辐射区域的开放式“智能云平台”。

  此外,西电杭研院的人才培养工作以“人工智能赋能研究生教育”为导向,依托新技术综合训练营,构建“AI思维筑基、工具赋能创新、学科交叉突破”的特色人才培养体系。该体系通过“理论+实践+思维+素养”的四维培养模式,引导学生掌握AI核心概念、运用AI开源工具解决实际问题,进而塑造AI思维、树立科技伦理意识,最终将人工智能思维融入专业研究领域,成长为驱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的卓越工程师。

  西电杭研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训练营包含八次课程,前四次侧重理论讲授,后四次侧重实践应用。”课程内容围绕引领产业变革的新技术,开展分层递进式训练。在此基础上,西电杭研院同步面向萧山区企业、政府机构及管理干部开展人工智能专题培训,通过通识化课程与场景化应用课程,构建起多层次、多维度的“人工智能+”特色培训体系。

  当前,萧山区正着力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升级。依托人工智能智算平台与系统化人才培养体系,西电杭研院正全面推进科研范式的战略性革新与技术成果的高质量转化。“我们以萧山区制造业智能化升级、体育训练业科学化发展等产业需求为切入点,鼓励教师深入区内核心企业,走进生产建设一线,将企业技术难题引入科研范畴,实现问题来自一线、最终服务一线的效果。”上述负责人说。

  未来,西电杭研院将继续深化“人工智能+”赋能专项行动,不断完善“平台+人才+科研+产业”协同发展的创新生态体系,实现人工智能对教育、科研和产业的全面赋能,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评
   第04版:镇街
   第05版:专题
   第06版:天下
   第07版:新媒+
   第08版:文化 悦读
前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5.2%
全省第一 我区新增6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工信部首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建设主体 浙江省图灵互联网研究院入选
出门见绿 今年我区新(改)建5个城市公园
西电杭研院全面推进“人工智能+”赋能行动
花海引客来
全区标准化120急救站点增至2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