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记者 王慧青 通讯员 沈镇
本报讯 日前,戴村镇召开“映山红”治理体系全覆盖工作会,向全镇推广“工分宝”,进一步丰富工分运用场景,力争从“小打小闹”到“做大做强”,把“盆景”变成“风景”, 打造出一个区域性品牌,为数字赋能基层治理提供戴村经验。
去年8月9日,戴村镇在“映山红”乡村数字治理平台基础上,推出映山红2.0版本的戴村“工分宝”,并在大石盖村、佛山村开展试点。所谓“工分宝”就是一个手机微信小程序,村民在手机上通过“看一看”“点一点”“说一说”“扫一扫”等操作,完成在线学习、荣誉申报、民主评议、活动报名和工分兑换。“工分宝”发布近半年来,已覆盖家庭939户,村民3470 人,发放工分卡669张,工分兑换率达59.6%。
“建设智治戴村,不是开发程序、兑换工分、个别村参与就能实现的,必须不断迭代、整合资源、提质扩面。”戴村党委书记俞国燕表示。原先,工分仅能兑换村内店铺实物,包括戴村百货店、早餐店、面馆等。接下来,戴村将立足全镇资源,充分利用全镇旅游项目、美丽菜地、山林池塘等资源,将资源与“工分宝”信用分的优先级享受、兑换、获得等捆绑起来,让老百姓参与“工分宝”有更多的获得感。
为拓展“工分宝”的普及面,有效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手机方面遇到的困难,“工分宝”配套设计了 “工分卡”。“工分卡”是一张记载了姓名、照片、二维码等身份信息的实体卡片,村民凭卡可参与活动、获得工分和兑换工分。2020年底,针对14周岁以下的儿童又推出“红领巾卡”,通过大手拉小手,带动更多村民以家庭为单位共同参与乡村治理。
打开“工分宝”,织毛线衣、贴福字、平安巡逻等活动展示在首页,村民只需点击“我要参与”即可报名参加。“工分宝”的搭建,打通了线上线下活动场景,激发了村民参与村庄治理的热情。佛山村村民钟大伯是“工分宝”的忠实“粉丝”,已多次参与村干部发起的治安巡防活动,为戴村平安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