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29日 星期五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数字”报告 瓜沥晒出年度成绩单

  2020两战两赢  开启兴城融港事业新征程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筹备亚运的关键之年,是瓜沥实施第四轮小城市培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开局之年。站在发展的关键节点,瓜沥小城市,作为杭州东南门户,空港省门第一镇,一年来,带着激情和梦想,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围绕区委“大抓落实年 双招双引年 强基固本年”等“三个年”活动要求,拉高“重要窗口”目标站位,在“兴城融港”战略的引领下,同心合力战疫情、抓复工、稳经济,按照“两手都要硬、两战都要赢”的要求,扎实开展“一促三比拼”、抓“六保”、促“六稳”等工作,把社会经济发展推向正轨,取得了“两战两赢”的决定性胜利,开启了瓜沥“兴城融港”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

  ■记者 周婷 通讯员 沈国强 梅运田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9.76亿元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68亿元

  聚焦发展主线,拉动经济增长潜能。

  项目投资增长有力

  全年引进固定资产投资项目81个,完成限额以上工业投资15.35亿元,同比增长45.89%。

  新增技改项目50个,其中5000万以上项目13个。

  “4286”项目入库5个,完成投资5.37亿元,同比增长258.2%,落地亿元以上重大项目4个。

  工业经济企稳向好

  预计全年可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339.83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69.07亿元。

  实现规上工业利润15.10亿元,全年累计完成出口额55.61亿元,占全区9.3%。

  实现数字经济增加值2.63亿元,同比增长30%。

  创新平台亮点纷呈

  全镇首次实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破百。

  全区首个垂直孵化器杭州启迪钱江智汇港运营良好,入驻企业17家。

  成立杭州涌潮能源研究院、智慧能源联合实验室等研发平台。

  纳斯科创园实现智慧化管理,入驻企业168家;新增科技型中小微企业13家,孵化出园企业11家。

  加快数字赋能企业升级,申报智能制造和数字化改造项目22个。

  人才引进实现突破

  招引萧山区“5213”计划项目10个,通过项目直接引进博士23名,硕士39名,其中国千专家2名,省千专家1名。

  全年共认定杭州市C类人才4名,D类人才2名。认定E类人才27名,萧山区F类人才54名,同比实现大幅度增长。

  拓展空间布局,撬动城市能级提升。

  完善规划体系

  强化空间盘整

  建设交通路网

  完善城市肌理

  核心区、航坞山、老城区、坎山、城北、党山6个单元控规已获批,其他7个单元控规已上报审核。

  完成长巷、东恩、解放、渔庄4个村庄规划上报。

  全年推进有机更新项目31个,新增产业用地171.7亩,新增产业空间83.3万平方米,新增基建投资23.5亿元。

  开启镇街土地推介模式,夜市地块以封顶价格成交,马家园地块顺利挂牌,未来社区C区块、翔盛地块、

  民丰河地块3宗土地完成做地前期审批。

  安昌路北延工程、建设四路长联连接线工程、东灵北路北伸工程顺利通车。

  39条、总长55.3公里“四好农村路”建设通过区级验收,八柯线美丽公路成功创建省级绿化美化精品道路。

  钱滨线安昌支线西延萧山成虎路项目、鱼青路拓宽改造工程、光华路提升改造工程年底基本完工。

  建新路拓宽改造工程、党山盘山道路建设工程进展顺利。

  地铁七号线开进瓜沥,开通瓜沥—机场公交专线。

  41个污水零直排建设单元高分通过市区两级验收,获评市级优秀。

  100座农村生活污水终端池全部完工。

  35座农村公厕提升改造工程加快推进。

  增加停车泊位1700个,实现辖区内15个收费停车场先离场后收费功能。

  深化综合整治,带动人居环境优化。

  全域

  整治

  强势

  推进

  启动“美沥家园·共迎亚运”“1239”专项行动。

  全年累计拆除违建60.5万方,基本无违建通过市级验收。

  拆除棚厕1360余只,清理垃圾及堆积物问题点位8.8万处,沟渠532条,完成沿线环境整治道路1253条。

  44个中央环保督察件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两美”

  建设

  成果

  丰硕

  美丽城镇建设通过省级验收,获评省市双样板。

  航民、凤升成功申报美丽乡村示范村。

  第二批美丽乡村提升村八里桥、凤升、众安3个村通过验收,获评浙江省2A级景区村庄命名;东恩村获评2020年度浙江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称号。第三批7个美丽乡村提升村开展违建拆除工作。

  49个美丽乡村整治村加快推进,八大等4个村通过区级验收。

  完成第一批18条美丽村道建设。

  新建河边景观游步道5.5公里,砌石护岸13公里,完成河岸清障1200余处,补种绿化近1.2万平方米。获评2020年度区河道保洁优胜单位,被推选为2020年度市“五水共治”“河长制”二十佳镇街。

  平安

  建设

  有效

  落实

  道路交通、消防安全挂牌整治顺利“摘帽”。交通事故人员宣教率达98.04%,重点人员宣教率达96.68%。整治各类隐患点近4500处,事故警情数同比减少10.8%,亡人事故同比减少30.6%,电动车亡人事故同比减少40.9%。

  推进消防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排查企业厂房3258家、出租房13919户、商场及沿街店铺1856家、发现隐患2.6余处、隐患整治率达94.9%。

  垃圾

  分类

  提质

  扩面

  在全区率先实现生活垃圾全域双直运和“定时定点”收集城区全覆盖。

  启动“7+69”镇、村垃圾集置点三年提升行动,打造垃圾分类三级智能监管体系。

  新增1个省级高标准分类示范村和33个省市区级示范村(小区)。

  全年生活垃圾减量4万余吨,减量率近40%。

  强化民生保障,驱动共建共治共享。

  数字赋能逐步推开

  试点全省首个数字赋能基层治理“镇、村、户”三级“沥家园·数字驾驶舱”,实现镇村两级驾驶舱一屏归集、一屏统揽。

  推广建设“沥MALL”实体店11个,落地“无人超市”3家,用活社会治理数字积分功能。

  社会建设有声有色

  启用七彩幼儿园,迁建光明小学,加快推进坎山幼儿园二期扩建。

  实现义务段省标准化学校和公办幼儿园体育专业课程全覆盖。

  联姻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成立“沥教育·薪火领航”教育智库。

  构建校园安全“防护网”,完善护校安园瓜沥方案。

  配合推进区二医院迁建工程,在全区率先实现健康码全过程“一码就医”,成为全省人工智能服务基层医疗应用试点单位,推进健康素养进基层。

  文化事业多点开花

  传播瓜沥好声音,抗疫典型杨术强被评为年度“中国好人”。

  全年被中央、省、市、区级以上主流媒体录用新闻稿件1180条。

  举办伯年国艺全国山水画作品展暨首届伯年文化艺术节。

  一举摘下“中华武术特色小镇”“湘湖讲武堂训练基地”两张国家级金名片。

  启动棒球小镇建设项目。

  创建省、市、区星级文化礼堂7家,杭州市社区文化家园2个。

  实事工程落地惠民

  年度票决确定的河道整治及桥梁改建、全域环境整治提升等10大类20个子项,进度良好,基本在12月底前完成。

  提升作风效能,推动政府自身建设。

  基层基础更加扎实

  高质量完成村社换届工作,新一届村社班子共415人。

  以数字赋能村社干部管理,规划村社干部智慧管理平台。

  强化“沥学堂·青蓝工程”建设,全面深化镇村干部能力培训、学习考察和实践锤炼。

  社会治理浓墨重彩

  完成75个村社区153名专职网格员队伍建设。

  全年受理群众信、访、网、电共3258件,同比下降22.87%。受理市长公开电话及本级来电2173件,同比下降14.42%。受理网络问政467件,同比下降15.70%,按时办结率100%。

  开展村级欠缴应收款清零行动,513笔欠款做到应收尽收。

  廉政建设坚决有力

  在“沥家园”数字平台开通“清廉村社”信息公开模块,让广大村民对村社小微全力运营情况实现“码上知”“码上督”,推动村社工作“码上办”。

  阳光行政优质高效

  瓜沥政务服务中心受理各类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27.6万件,办结率达99.2%。

  坚持政府重大事项集体决策、重大工作通报和人大代表视察评议制度,全面实行阳光政务,镇人大主席团转交意见建议37件,答复率100%,代表满意率100%。

  推动各条线职能发挥,工青妇、科协、关工委、统战、残联、计生、档案、民宗、民兵等各条战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推动瓜沥各项工作蒸蒸日上。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今日瓜沥
   第06版:民生
   第07版:房产
   第08版:专版
“数字”报告 瓜沥晒出年度成绩单
瓜沥镇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十次会议顺利召开
瓜沥票决产生新年度十项实事
瓜沥全力确保关好门 开好局 过好节
瓜沥祥民家园安置小区顺利完成分房工作
浙“沥”过年,幸福十条!
2021落实“三个年” 加快新时代新瓜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