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记者 王慧青 通讯员 陈小晓
本报讯 随着全区村社组织换届圆满落幕,新任职的村社干部纷纷“走马上任”。面对新一届村社书记主任“一肩挑”、任期“三改五”等一系列新形势,萧山的村社监督力量也出现了新情况,最大特色在于,新上任村社监督人员占六成以上。据统计,全区村社纪委书记、村居监会主任、联络站站长中,新任有349名,占总数的64.2%。
新官上任,能否胜任好监督管理工作?会不会因为资历浅,不敢管,也不愿管?这是当下基层监督面临的首要难题。“我会利用好‘码上工程’这个载体,加强薄弱环节,凝聚村民参与共识,激活村庄发展活力。”新上任的益农镇民围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赵栋梁信心十足。作为一名1989年出生的年轻村干部,他干劲满满。在此之前,他是该村村监会主任、村监察联络站站长,由于表现出色被选为新任村书记。
与赵栋梁一样,义桥镇新坝村新上任的监察联络站站长方楠也是“新兵”,所不同的是,她之前是该村监察信息员。从“信息员”到“站长”,她坦言,肩负的责任更大了,“我将争做村社监察哨兵,更准确地把握工作方向,关注基层关注身边,紧盯村民的操心事、烦心事,切实做好监督工作,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真正发挥好监督前哨和探头作用。”方楠表示。
一个村发展得好不好,既要看“面子”,更要看“里子”、看村干部行使权力的规范度。“从上任情况看,虽然新任比例较高,但大部分有基层管理经验,熟悉村社情况,并且与往届相比年龄结构更趋年轻,易于接受智慧管理模式。”区纪委区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对基层新形势,为了防止“一肩挑”变成“一言堂”“一支笔”“一把抓”,各村社监督人员要切实用好“码上工程”,划清权力界线,提升自身素养,加固“底板”、补齐“短板”,努力成为基层监督工作的“行家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