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人吴良华:
春节带孩子们去感受杭州美景
■记者 黄婷 通讯员 孙丽
若与往年一样,浙江三元纺织有限公司员工、安徽芜湖人吴良华如今应该已经踏上回家的归程了。然而,今年,吴良华决定留在萧山过年,这也是他在异乡度过的第一个春节。
2019年12月,吴良华被评为杭州市D类高层次人才,也多次参加区人社局组织的高层次人才体检、疗休养等活动,深切地感受到萧山对人才的爱惜和重视。而他成为新杭州人,在萧山生活了十余年,早就把这里当成了第二个故乡。
几天前,当公司领导下发“就地过年”倡议书时,吴良华和妻子不约而同想到了一起,就在萧山过年吧。“现在疫情反复,我们也担心回家途中人员流动,导致交叉感染,然后影响老人。”在吴良华看来,“就地过年”,并不是淡化亲情,而是对自己和家人最好的守护。而他的决定也得到父母的支持和理解,“去年因为疫情影响,还没回过家。今年过年又不能回去了,还是会觉得很遗憾。不过,大年三十那天,我们会让小孩给爷爷、奶奶打个电话,或者视频拜个年。”
春节期间,三元纺织公司为了能够更好服务留萧工作人员,会发放一些福利,食堂也会保持开放状态,还会在年前为留萧人员准备年夜饭,大家一起聚一下开开心心过春节。“公司为我们外来人员考虑周到,福利也挺好的。”
而他自己,也为这个春节早早做好规划。“打算这两天,和妻子一同去超市买点春联、福字,贴起来,尽管这次是一家四口过春节,也要热热闹闹的。”吴良华笑着说。而他的妻子,为了迎接这个春节,也买了几盆鲜花绿植,让家里充满生气。说起年夜饭的安排,吴良华说,本来打算找一家餐厅一起吃,再三考虑后,决定在家里和妻子一同做,不仅出于安全考虑,而且在家做年味浓厚,还可以一起看看春节联欢晚会。
由于平时工作忙,吴良华和妻子并没有抽出时间好好陪陪孩子,利用这个春节,吴良华决定多陪孩子到处走走看看。“杭州地铁现在很发达,我们打算过年的时候,带孩子去杭州主城区的景点和景区走一走、看一看,感受一下杭州的美景。然后买点杭州的特产,寄给老家的父母和亲戚,让他们也尝尝杭州的味道,来弥补一下不能回家的遗憾吧。”吴良华说。
面对新的一年,吴良华的愿望,就是希望这场疫情可以快点消散,春回大地,希望重燃。
江西人单忠民:
萧山就是第二个“家”
■记者 童宇倩
结束一天工作的单忠民,准备收拾东西回家,从公司到住所,短短700米的距离,单忠民大多数时间都是骑电动车回去。
“自从来到萧山工作,没有人对我这个来自异乡的残疾人另眼相看,萧山早就成为我第二个‘家’了。”单忠民腼腆地笑道。作为来萧的一名残疾人工作者,今年过年,他决定不回家。
单忠民今年51岁,江西婺源人,幼年因意外摔伤未及时就医,导致右脚膝盖部位残疾,现在是衙前镇浙江恒逸聚合物有限公司的一名考勤员,主要负责日常考勤管理工作。“2001年来到萧山,一眨眼已经20年了,已经习惯这里的生活了。”单忠民笑着说:“一方面是妻子、女儿、女婿都在这边工作、生活,另一方面是自从来到萧山工作,遇到的领导、同事都对我很好,就像个温暖的大家庭。”
虽然是残疾人,但公司仍然为单忠民提供了合适的岗位,而单忠民也一直把公司的大小事务放在心里。在公司15年里,他平时一个月最多休息1到2天。“我们公司主要生产纺织产品涤纶丝,工厂的生产车间需要24小时连轴转,不能停产,而我作为考勤员,需要负责1600余名员工的考勤管理,公司需要我,我就要留下来。”
决定留萧以后,单忠民真切感受到了政府和企业为“就地过年”的人送的“温暖”。2月1日,单忠民收到了政府发放的1000元留杭大红包,接着是公司给“就地过年”员工的一系列暖心举措。“公司不仅向我们发放1000元补贴,而且在除夕夜,还会免费给我们做饺子吃。为了让我们热热闹闹过春节,还会举办送对联送福字等一系列迎春送福活动。”
而对单忠民来讲,因为工作原因,他也断断续续留在外地过年七八回。但今年是他近8年来第一次没有回家过年。
“我也很关心现在的疫情,为了响应政府‘就地过年’的号召,我们一家人都同意留下来。”单忠民说,自己的妻子和女儿、女婿都在萧山工作、生活,而父母和儿子则留在老家。在向他们表明留萧过年之后,他们都纷纷支持。“儿子现在21岁,在江西南昌读大学,一听说我要留下就非常支持,我的父母也是明白事理的人,让我安心留在萧山过年。”
“婺源的肉圆、荷包红鲤鱼……这些都是家乡菜,我们大年三十肯定会做,因为肉圆代表团团圆圆,鲤鱼寓意年年有余。”单忠民笑着说。年关将至,单忠民也在筹划年夜饭的菜单,他打算那天下班回家,跟妻子、女儿、女婿,以及视频里的儿子和父母一起,过个热闹的团圆年。“我的女儿28岁,家里还有1个外孙和1个外孙女,所以说萧山也是我的另一个‘家’。”
辽宁人朱俊杰:
留守通城大道项目工地
■记者 靳林杰
2月2日,在通城大道快速路(机场高速-昌园路段)施工现场高30米的钢筋架上,在钢筋水泥堆砌出的狭小空间中,记者见到了头戴安全帽、身穿黄马甲的朱俊杰,他正拿着卷尺仔细测量两根钢筋之间的距离。
“今年我小小的乡愁要服从项目进度大局,我就留在萧山过年了。”家在辽宁的朱俊杰说。朱俊杰是通城大道快速路(机场高速-昌园路段)的一名监理,按照进度,2021年年底,通城大道要实现高架成型。为了保障工程进度,工地过年不停工,朱俊杰和3名同事选择留在萧山,对工程进行监督,确保项目保质安全推进。
朱俊杰告诉记者,监理工作并不像别人想的走走看看那么简单。不仅要掌握工程建设、建设监理的政策、法规、标准和规范,要熟悉理解所在项目的合同条款、规范、设计图纸,对承包单位的工艺过程或施工工序进行检查和记录,及时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还要及时跟进工程进度、质量检测,合同纠纷等问题。朱俊杰带记者走了一遍工地,检查了供电箱使用情况、灭火器位置、现场环保措施、施工是否符合要求工艺、防疫措施是否完善。临走时看到施工人员摘下口罩,还赶忙提醒他们戴上口罩,做好防护。
回到项目办公场所后,朱俊杰吃下了两粒头痛药。通城大道是24小时施工制,作为监理单位在工地的负责人,除了工地巡查,朱俊杰还要充当各参建单位沟通交流的“枢纽”, 凌晨一点多睡觉、五六点起床、中午抽空再睡上一个小时成为生活常态,由于睡眠时间少,留下了头痛的毛病。
对于这项工作,朱俊杰充满着热爱和使命感。2018年来到萧山,三年时间,这是朱俊杰第二次主动在项目工地过年。“这不仅仅是工作,更是一份责任。”朱俊杰说,通城大道是民生市政工程,是为了方便市民出行,质量不能有一丝一毫差错,作为工程建设者,能完成这项使命很有意义。
“在工地过年,虽然不热闹,但是会很温馨。”朱俊杰说。由于监理公司要保持独立,不能和施工单位开展任何形式的娱乐活动,朱俊杰只能和3名同事一起迎接新年的到来,他们计划一起吃顿丰盛的年夜饭,看一看电影和春节联欢晚会,然后继续投入到项目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