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潘佳佳
寒假已至,又到了“神兽们”居家的日子,不少家长开始了“悲喜交加”的模式,开心的是有更多的时间跟孩子相处,但一想到假期里孩子在家“放飞自我”的样子,不禁愁上心头。
在家装摄像头、带娃上班监督学习、共享奶奶外婆……家长们绞尽脑汁,想出了各种“神办法”,但效果不是特别理想,孩子依旧睡懒觉,不按时吃饭,偷偷看电视,做作业拖拖拉拉。特别是双职工家长,他们焦虑、抓狂、无可奈何,打心底羡慕“别人家的孩子”。那么,这些孩子假期都是怎么高效学习呢?记者采访了身边数十位学生、家长、老师,发现优秀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目标、有计划、有行动,他们的勤奋是现在进行时,永远的现在进行时。
“时间管理”大师,让每一分钟都在前进
就在很多孩子还没进入寒假状态,在家吃吃喝喝时,有部分孩子便已开始拼命划桨,悄无声息地把所有人抛在身后。在这些孩子看来,假期里混日子,其实是在浪费美好的时光,拿自己的未来做赌注。
杭州学军中学教育集团文渊中学707班秦嘉妤一考完期末考试后,便给自己制定了详细的寒假计划。起床、看书、做作业、自习、上培训班……密密麻麻的计划仿佛是把“学校”给搬回了家。每天每一个时间段都被她细分且安排得紧凑有序。嘉妤的这套“时间管理”方式来源于平时的不断摸索。用她妈妈的话说,她是在一次次尝试和一次次总结后才找到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以前,女儿也有过把不重要的事情放在学习前,虽然过程很愉快,很享受,但是最后赶作业到深夜的景象让她很痛苦。”妈妈表示,痛苦之后,嘉妤并不是选择遗忘或是放任自己,而是一次次自我对话式地去唤醒内在的学习力。她会一遍又一遍地去思考利弊、分析得失,甚至与妈妈主动沟通,直到彻底解决自己的问题。因此,这个寒假,嘉妤将开启的是一场有关自律的修行。
同样,萧山中学附属通惠初中905班陈博远的寒假也将时间管理进行到了极致。前段时间刚考上萧山中学创新班的他把寒假学习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夯实基础,另一个是能力提升。他会利用每天的高价值时间把之前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复习、总结,再做一些难题来提高。“即便没有老师和同学在身边,寒假也要勇于面对难题,简单的题做多了容易消耗学习劲头,因此多给自己找些有挑战的题或读些英语刊物,就像在打怪升级,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也能提升学习力。”在他的时间计划中,除了过年期间,其他时间都会以复习初中知识和预习高一知识为主,白天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晚上做运动或自己喜欢的事情,劳逸结合。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怀着这份坚定的信念,陈博远将在寒假里成为时间的主人,成为更好的自己。
习惯养成达人,让“学会”变成“会学”
“都是读同一本书,完成同一份寒假作业,为什么学习效果千差万别。”寒假里,家长们下班回家检查作业时总是会有这样的灵魂问题。其实,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习惯”二字。
说起习惯的养成,回澜初中911班夏一帆和萧山中学附属通惠初中902班蒋若兰这对亲兄妹真是同心协力,相互督促,共同成长。他们虽然就读于不同的学校,但在学习习惯的养成方面步履一致。寒假期间,对于错题,他俩每天一定会在完成学习任务后再次去理解并消化,同时还会在做难题时,思考为什么这样解答,形成自己的一种惯性思维,这对其他题型的解题思路有非常好的帮助。而对于文科,他俩会特别注重知识的积累,这段时间,一天一句名言一周一篇美文的摘录,丰富了写作素材。特别是英语科目上,两个人利用饭后休息时间一起看英语电影,用英语来分享观感,在积累词汇中提升口语能力。
手绘第二天的学习计划、用计时器控制写作业时间、学习一段时间后远望并靠墙站5分钟……金山小学303班蒋源的假期学习安排充实又有趣,不仅将自己的绘画兴趣与学习联系起来,而且还十分注重身体的休息。用妈妈的话说,女儿懂得调整自己的学习节奏,精做题,广读书,在学习的时候全神贯注,很有门道。更重要的是,哪怕是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如看《上新了故宫》《最强大脑》《古诗词大会》这类电视节目,一旦有遇到新知识,她会立马在脑海中思考,并记录下来消化。这种“休闲式”的学习,常常让她对知识的欲望更加浓厚。此外,她还有一个学习秘诀,就是利用碎片化时间把“厚的书读薄,把薄的书读厚”,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学习内容进行整理、归纳、整合,不同学科的学习资料都用不同颜色的夹子进行分类。等再次翻看的时候,运用自己的理解,把书里的内容进行扩散与延伸、巩固与创新。
这个“会学”的好习惯,让这些孩子在寒假里,没有与懒惰本性作战的痛苦不堪,没有别人在高谈阔论我在苦逼刷题的万般无奈,而是一幅岁月静好的美好画面,充满了书香的味道。
开家庭会议、抱团学习、设计“追踪式”学习单等好方法都可以试试
寒假初期,很多家长都会抱怨,应付寒假在家的娃,要带着亡命天涯的勇气、百折不挠的耐心以及女高音的嗓门和马拉松运动员的体力。这样“鸡飞狗跳”的日子让他们不敢深思。事实上,只要方法正确,家里的“熊孩子”也能安安稳稳地度过一个充实的假期。
万事开头难,思想不松懈。针对家长们的苦楚,回澜小学班主任包仙丽老师认为,假期里,孩子需要的,不是家长把他们从那个世界拽出来,而是走到他们那个世界里去。“家长们可以提前召开家庭会议,以尊重和平等的方式倾听孩子自己的安排,然后再给出建议,形成共识。千万别用压迫的方式,全程帮孩子制定寒假计划。”包老师笑言,在这个实施的过程中,家长们要多跟孩子交流,用循序渐进法巧妙地给孩子布置学习任务,同时,要采用适合且孩子易接受的辅助手段。例如孩子在完成跳绳作业时,家长可以帮忙制作图表,不仅让他清晰地看到每日的成果,而且还能让他感受到付出后的成果。
对于自控能力薄弱的孩子,湖滨小学的几位老师则想出了抱团学习的方式,简单来说,就是同一个小区的同学可以集中到一位同学家学习,组成一个小组,老师和家长可以布置一些任务,每隔一段时间,学习小组就要反馈情况,大家“同伴式”学习,相互约束,相互监督,相互进步。而对于时常在学习上“假努力”的孩子,老师们还想出了设计“追踪式”学习单,来帮助孩子学会沉下心学习。“比如语文老师会制作趣味的阅读单,学生必须看完这本书后,他才能填写这个阅读单,才能接下去继续阅读其他书籍。”管维维老师表示,这种阅读方式,避免了孩子看书时囫囵吞枣,也督促了他们把书看细看完,更激发了他们阅读更多书籍的竞争性。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别人家的孩子”也不是一天练成的。优秀的学生都懂得严于律己,学会延迟满足,学会坚持不懈努力付出。要相信,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战胜自己后,孩子终会攀上山顶。这个寒假,一起行动起来吧。待到开学后,自有一番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