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记者 王慧青 通讯员 王璐 徐金星 朱银燕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特别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区委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以上率下担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持续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清廉萧山建设,政治生态持续向上向好。全区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在区委和上级纪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一体推进,自觉对标对表走在前列,纪检监察工作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亮点一
政治监督有力有效
——巡察问题整改率达94.77%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产生活节奏。为保卫群众安危,一场疫情防控攻坚战在萧山擂响战鼓。区纪委区监委响应号召,全员下沉、直击一线,加强对精密智控、入境管控、健康码管理、企业复工复产等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督促整改各类问题800多个,协调解决群众生活、企业复工中的困难问题128个,提出有关意见建议52条,查处履职不力、行动迟缓问题13起、问责26人,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利益。
监督越有力,治党越有效。积极配合中央巡视组工作,落实省委巡视问题整改“回头看”。圆满完成对75家单位的常规巡察,发现问题783个,移交问题线索21件,追缴挽回经济损失1.68亿元,推动完善各类制度机制223项,提前一年完成巡察全覆盖,问题整改率达94.77%。
为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可视化,去年,我区不断建立健全各项机制举措:建立“四清单、两档案、两报告”制度,明确政治监督工作年度重点任务;首次由区委书记专题听取5位副区长履责情况报告,带头责任传导、推动层层严实;紧扣脱贫攻坚、“六稳”“六保”、亚运会筹备等上级决策部署和区委中心工作,强化监督检查,确保政令畅通。严把党风廉政意见回复关,审核16162人次,否决29人次。
亮点二
“四风”纠治靶向发力
——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43起
位于湘湖景区的掬星岛曾是萧山一处隐蔽的私人会所,如今,敞开大门、向大众开放,转型成为进行学术研讨、文化展览的“网红打卡点”,实现了还湖于民、还岛于民、还景于民。
“小岛”变身,源于我区对公共资源中私人会所的整治。这些年,我区狠刹“会所中的歪风”,制定出台《萧山区公共资源中私人会所整治常态管理“十一条”》,对778处景区公园、历史建筑、文保建筑中的重点场所实施“一处一档”精密监管,掬星岛、玛雅岛等成功转型做法,被中央纪委肯定并报道。
会所要整治,“烟票”“酒局饭局”等问题同样不能忽视。过去一年,全区一以贯之高标准推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紧盯易发多发老问题,深挖隐形变异新动向,特别对“四风”问题重点顽疾开展专项整治,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43起、处理58人,并点名道姓通报曝光。联合查处违规制售“烟票”问题39起。
懒政怠政官员要严肃处理,这样的观念不断深入人心。2020年,我区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中梗阻”问题,问责“不担当、不作为、不落实”“三不”问题党员干部181人。
亮点三
清廉建设守正出新
——“码上工程”归集数据6.3亿条
清则流长,廉则行远。2020年,村社越清廉越美丽、学校越清廉越美好、医院越清廉越健康、企业越清廉越发展、机关越清廉越高效等清廉示范建设在我区齐头并进、全面开花。
其中,数字赋能清廉村社建设是亮点之一。去年,我区聚焦数字化改革,搭建贯通区镇村三级“码上工程”,推动实现村级事项“码上知”、权力运行“码上督”、群众诉求“码上办”、责任履行“码上联”、政治生态“码上判”。目前已归集数据6.3亿条,公开村务信息142万条,预警并督促整改问题8000余个,及时解决群众诉求6000余个,亮相全市“改革攻坚”比学赶超推进会,入选全省“观星台”优秀项目,被评为全国“新时代清廉乡村建设与乡村治理现代化”十佳案例。
如何让清廉之风吹进千家万户?我区高水平承办全国首届“钱潮杯”清廉微作品大赛暨清廉文化周活动,全面放大5732件作品清廉效应,集成打造杨时纪念馆、鲁冠球精神展陈馆、进化欢潭村等清廉阵地,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充分发挥法纪教育基地的属地优势,开设扫黑除恶“打伞破网”、基层“微腐败”案例等主题展,全区1.1万名干部接受教育。
亮点四
基层治理持续夯实
——检控类信访件同比下降61.4%
2020年,萧山基层纪检监察工作可圈可点。开展“强基固本年”专项整治行动,突出村集体“三资”管理、农民建房审批、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指标分配、“小额”工程发包等重点环节,严肃查处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问题34起。
监督向基层下沉的背后是,纪检监察工作不断融入基层治理,成为社会稳定发展的坚强后盾,一系列举措在去年深入实施。
聚焦村级组织换届,提前排查出56个信访矛盾突出、“三资”管理混乱等影响换届选举的“隐患”村社,开展提级巡,建立信访举报、问题线索处置专班,快查快结换届选举中的问题线索56起,严把换届候选人资格关,否决21人,为平稳换届提前“排雷”。
聚焦“多年、多层、多头”重复信访,开展信访举报“三清三提升”行动,全年受理群众信访举报500件次、检控类信访279件次、检控类重复信访67件,分别同比下降55.6%、61.4%和75.2%。
聚焦“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共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案件85起,党纪政务处分82人、移送司法机关6人,区纪委获评“全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绩突出集体”。
聚焦监督下沉,率先建成覆盖全区的村社监察工作联络站。
亮点五
“三不”一体纵深推进
——处置问题线索1448件 立案503件
有腐必反、有贪必肃,这是萧山惩治腐败的态度。2020年,全区纪检监察组织共处置问题线索1448件;立案503件,其中区管干部11人、科级干部27人、村干部52人;重拳查处了所前镇窝串案等一批大案要案,采取留置措施12人,移送司法机关9人,其中行贿人员4人,真正做到了行贿受贿一起查。
反腐高压态势的形成离不开制度支撑。2020年,我区率先试行监督检查与审查调查适度分离,规范问题线索处置流程,建立健全案件质量评查考核办法,全面提升案件质量。深挖案件背后存在的深层次问题,用好用足纪检监察建议、督办单、提醒单等有力武器,推动发案单位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21次,整改问题55个,有效推动以案促改、以案促建。
坚持抓早抓小、严管厚爱,全区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1442人次,其中第一、二种形态运用占比达83.2%。认真做好受处分干部回访教育工作,持续开展容错免责和失实信访举报澄清工作,为11名干部公开澄清正名。
亮点六
日常监督精准走实
——项目化监督督促整改各类问题756个
2020年,我区全面推进日常监督项目化管理工作,通过一线执法干部自由裁量权、公房出租、学校食堂大宗食品采购等12个项目监督,共发现并督促整改各类问题756个,立案查处4人、组织处理46人,推动完善各类制度65项,追缴各类资金1400余万元。
“监督项目选题切口小、聚焦准,与以往派驻监督中的大而全相比,更具针对性、专业性和实效性。”区纪委区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另一方面,持续深化关键领域监督。统筹开展扶贫领域、人防系统、中央环保督察交办问题整改、统计领域造假、单一来源采购和工程直接发包等专项整治28项,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纠改违规享受集体所有土地征迁安置政策165人,退缴安置房面积4800余平方米,退缴资金939万元。同时,做实监督“后半篇文章”,将信访、执纪监督、巡察等工作中发现的违纪违规问题,定期抄告给四套班子领导和所在单位党组织,针对突出问题向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专题报告13项,提出意见建议35条,充分发挥决策参谋作用。
亮点七
队伍建设从严从紧
——坚决防治“灯下黑”
打铁必须自身硬。2020年,我区全面实施派驻(出)机构“六个一体化”管理,不断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开展纪检监察系统“警示教育月”活动,深入查摆问题,抓好整改落实,带头加强政治建设。
为淬炼干部队伍专业能力,2020年,开展“比思路、比执行、比业务、比业绩”活动,实行季度“红黄黑”亮榜、年度积分排名,全市绩效考核位居第一。在全系统组织开展业务培训、业务沙龙、业务轮训,实现教育培训全员化、全周期、全覆盖。与此同时,坚持刀刃向内,严肃处置涉及纪检监察干部问题线索6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