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2月20日 星期六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义桥赵家坞连元桥

萧山的桥(九十)
连元桥
连元桥桥墩
连元桥修建年代桥碑

  ■图/文  王建欢

  位于义桥镇联三村赵家坞自然村境内的连元桥,跨南里河,南北走向,为清代单孔石梁桥。

  连元桥的桥名来自科举时代的“连元”,考试连中解元、会元,或连中会元、状元就称连元。桥梁中现存有四块碑刻,面西、面东的桥额中分别刻有:“连元桥”与“赵兴造”字样的阴刻楷书;北桥台面西的金刚墙上刻有:“光绪十六年仲秋月,赵氏后裔重修”字样,南桥台面西的金刚墙上刻有“永禁捕鱼、放牛,两边桥墩不准堆积”字样的禁碑。

  桥梁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秋季,由赵氏后裔赵兴独立出资修建,这在桥台上作了详细记载,而碑刻中的“永禁捕鱼、放牛,两边桥墩不准堆积”的楷书刻字古朴敦厚,结构严谨,而且刻字内容耐人寻味,具有农耕时代的特征。在旧时的乡村,要想建造一座桥梁十分的艰难,假如村里没有殷实的人家,或者没有乡贤、乡绅出面集资建造桥梁,河面上大多数就是简易的独木桥,或靠渡船往来。因此,一旦桥梁建造后,建造者与村民都十分重视、爱护,并有一套严格的村规民约,如在桥台下禁止捕鱼、放牛,就连堆放柴草都不允许的禁碑就是佐证。

  连元桥一直是赵家坞村民出入的交通要道,2005年,村里为了适应现代交通工具的需要,把台阶式的踏跺拆除,改建成平桥梁,并将四块桥梁石中的两块移走,剩下的刻有桥额与姓名的石梁作为桥栏石,设置在平桥两边。

  为了保留记忆,当地村民把改建连元桥移走的桥梁石,放置在赵家祠堂的东侧进行妥善保管,假如想恢复原桥梁风貌,这老构件就可以派上用场。据赵氏家谱记载,赵家祠堂建于1766年,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明朝中期,宋太祖赵匡胤第十八世孙赵仲睦从杜湖村迁到这里定居,随后,子孙男耕女织,繁衍生息。在清朝中期建起了祠堂,赵家坞自然村名因此而起。据考证,赵家坞历史上没有出过连中解元、会元,或连中会元、状元的赵姓人,老祖宗之所以把桥名取为连元桥,是寄希望于后辈能出“连元”的科举人才。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多能石匠~~~
~~~萧山的桥(九十)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专题
   第03版:湘湖周末
   第04版:文化·悦读
寿宝生
义桥赵家坞连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