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玲玲
入春的气候乍暖还寒,气温忽上忽下、冷热交替,时刻考验着人体的免疫力。又逢新学期来临,“神兽们”回到校园后处于人口密集的环境,一个不小心,就可能被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乘机而入”。萧山区疾控中心提醒家长和学生谨防传染病“抱团”来袭!
一、新冠肺炎
虽然目前全国中高风险地已清零,区疾控中心提醒大家,出门还是要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口罩、及时洗手等,不要放松警惕。为了孩子的安全,请家长做到:
1.每天做好孩子的健康监测。每天上学前要给孩子测量体温并观察孩子健康状况。如果出现发热(体温达到或超过37.3℃),或其他症状如乏力、干咳、腹痛、腹泻等,应暂停上学,戴好口罩到就近的发热门诊就医,并及时报告给老师。
2.每天为孩子准备足够的防护用品。建议家长每天确保孩子有足够的个人防护用品:口罩、干净的纸袋(用来装脱下来的口罩)等,另外也可以给孩子备一些免洗洗手液。
3.提醒孩子做好个人防护。上下学路上戴好口罩,不去人流较多的地方,进入校门要主动配合学校体温检测;加强手卫生,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口、鼻等部位。
二、诺如病毒胃肠炎
诺如病毒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病原体,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包括摄入污染的食物、水,接触病人排泄物或呕吐物,接触污染的手、物体或用具,摄入粪便或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等。预防措施主要有:
1.不喝生水、生熟食物分开,避免交叉污染。饮用开水或选择卫生合格的桶装水,食物必须煮熟煮透,特别是生蚝之类的海产品,生吃瓜果要洗净擦干。同时应加强体育锻炼,均衡饮食,提高身体抵抗力。
2.保持良好的手卫生。饭前便后要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消毒纸巾和免洗手消毒剂不能代替洗手。
3.避免与患者亲密接触。诺如病毒的传播力较强,提醒孩子,班级内如有同学呕吐时,一定在老师的指导下离开现场,减少感染风险。
4.做好消毒工作。对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环境和物品需要使用含氯制剂进行消毒,在清理有呕吐物污染的物品时,应戴手套和口罩,避免直接接触污染物。
三、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每年报告病例数在百万例以上,5岁及以下儿童感染风险大。根据既往手足口病流行规律,自3月起,手足口病疫情将逐步上升,进入春夏季流行季节。
手足口病通常病情较轻,呈自限性,7—10天病程后可完全康复。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及接触被其污染的毛巾、玩具等物品或环境而感染。患者发病后第一周传染性最强。预防措施主要有:
1、勤洗手,做好环境消毒。家长们应培养孩子饭前便后洗手、不用脏手揉眼睛等日常习惯。同时也要适度对孩子可能会接触的物品和活动的区域进行消毒,尤其是床、毛巾、玩具等经常会接触到的物品。
2、接种疫苗。目前手足口病疫苗实际只预防EV71病毒感染,也称为EV71疫苗,绝大多数手足口病的重症病例都是由EV71病毒感染引起的,其他型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往往只是普通型病例。接种该疫苗可显著减少重症、危重症的发生。
3、避免孩子与患者接触。家长们都知道手足口病具有比较强的传染性,在手足口病的高发时期,要减少带孩子出入一些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4、室内常通风。勤通风,每天至少通风2次,每次10-15分钟。对于孩子的日常衣物以及床单被套也要勤洗勤换勤晒。
四、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以全身性丘疹、水疱、结痂为特征,多见于儿童,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冬春季高发。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亦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用具传播。该病传染性极强,易感者接触患者后约90%发病,俗称“见面传”。因此幼儿园、小学等儿童集体机构易引起聚集性疫情。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预防措施主要有:
1、日常做到“四多一少”。多通风、勤洗手、常喝水、多运动、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在幼儿园、小学等儿童集中的地方,要注意室内通风,加强防范。
2、目前预防水痘的最有效办法是接种疫苗。水痘疫苗属于自愿、自费、知情同意选择的二类疫苗。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作为水痘的高发人群,是重点接种对象,学校等集体场所发生暴发疫情时可进行应急接种。我区从去年起初一新生免费接种水痘疫苗项目已列入政府重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