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全区教育水平实现系统性提升,教育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教育生态发生格局性变化,教育事业整体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看业绩
全省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排名进步32位,首次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省对区政府教育履职督导交出高分答卷,荣获A等评价。
省语言文字工作督导评估全市第一,高分创建区域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区。
市教育业绩考核排名大幅提升,获评先进单位。
晒亮点
强党建、战疫情,克难攻坚的干劲越来越足
积极推进“五化三有”行动,圆满完成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
全面完成小区配套幼儿园普惠提升工程,“解题破难·争先创优”项目被区委认定为A等。
改革大宗食品采购模式,试点“学校食堂码上知”项目化监管。
检控类信访同比下降65%,清廉学校建设取得新成效。
全面实施“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率先实现热成像测温仪全覆盖。
优供给、补短板,均衡发展的水平越来越高
顺利启用闻堰初中、文博小学、南都幼儿园等18所学校,萧山中学提升改造等重大项目有序推进。
积极引进优质资源,教育综合改革初见成效。
学前教育补短提升取得重大进展,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4所,创建省级幼儿园28所。
新增浙江省首批现代化学校8所、省标准化学校15所,数量位居全市第一,6所初中入选杭州市首批试点学校。
各学段特殊儿童入学率均达90%以上。
成功创建杭州市“30分钟市民学习圈”、示范性“学习型社团”5个。
重导向、夯基础,立德树人的成效越来越好
国际生物奥赛首次夺金,高考一段上线率、顶尖名校录取率均创新高。
杭州市中职师生技能大赛获金牌41枚,金牌数居全市第一。
创建全国青少年足球、人工智能等特色学校9所,新增市级体育、艺术、科技等特色学校78所。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评选区功勋班主任11名、优秀班主任92名。
抢先机、探新路,数字赋能的特色越来越显
成功创建国家级“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省级“互联网+义务教育”实验区。
基础网络实现双光纤到校,建成智慧教育大数据平台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中学段普及网络阅卷系统,云录播覆盖率达到40%、智慧课堂应用率达到50%以上。
树典型、重引育,比学赶超的氛围越来越浓
隆重举行教师节表彰大会,全覆盖开展课堂教学专项督导,推动“两个回归”的理念深入人心、“五心”好教师成为自觉追求。全力提升教师待遇,率先实现教师平均工资收入不低于公务员平均收入水平。
引进特级教师、省教坛新秀等名优教师15人,学前段特级教师实现零的突破。
认定教育高层次人才834人。
培育杭州市优秀校长7人、优秀教师(班主任)58人,遴选名校长培养对象50人、名教师培养对象160人,新建特级教师工作站20个、名师工作室60个。
申报立项全国和省级课题16个,占全市总量的19%。
善治理、优生态,美好教育的品牌越来越响
成功完成机构改革,设立教育服务中心、教育指导中心、社区学校、结算分中心,创新督学责任区。首次实施义务段“公民同招、民办摇号”和积分入学政策,有效保障随迁子女公平就学。
全区中小学安装空调5452台,改造教室照明系统2882个,累计排查培训机构952家,建成“智安校园”175所。
谈体会
只有“内引外联”,才能汇聚协同发展的强大合力
只有“内强外树”,才能形成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只有“内冷外热”,才能保持科学发展的持久定力
只争朝夕
全力以赴
做好2021年重点工作
总体思路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实施“两回归、双提升”工程,扎实开展“课堂提效年”“课业减负年”“师德固本年”“师能强基年”四大主题活动,聚焦八项重点任务,建构“美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交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高分答卷。
具体行动
一项基础工程
“两回归、双提升”工程
在校长潜心回归学校管理、教师全心回归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全力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四大主题活动
课堂提效年,就是要落实教学常规,强化目标管理,强化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全面提高有效课堂时间,优质课堂效益。
课业减负年,就是要严格落实教育部“减负30条”和浙江省减负实施方案,切实抓好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管理,加强各方联动,形成“减负”合力。
师德固本年,就是要驰而不息抓师德师风建设,坚持师德为先、师风为要,坚持高位引领与底线要求结合,全力激发教师内生动力。
师能强基年,就是要强化培养培训,加大内育外引,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
八大重点任务
开展“百年行动”,教育党建要有新高度
始终牢记“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的战略定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浓厚氛围
彰显特色
引领示范
坚持“五育并举”,立德树人要有新成效
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用评价改革引领教育发展方向,创设衡量学校、师生和业绩的新“标尺”。
培根铸魂 强心健体
以美化人 以劳育人
加强“三课联动”,教学质量要有新提升
以核心素养培育为主线,进一步发挥课堂、课程、课题的关键作用,协同推进“有效教学”。
打造高效课堂 深化课程改革
创新课题驱动
对标“德艺双馨”,队伍建设要有新举措
始终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深化全员师德专题培训,建立师德考核“负面清单”,深入开展有偿家教专项治理。完善教师荣誉表彰体系,大力开展师德传统教育、师德榜样教育,选树一批“最受学生喜欢的老师”。
强化师德抓重点 优化师资创高点
深化改革破难点
立足“城乡一体”,优质均衡要有新路径
深化乡村教育振兴行动,进一步调配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向乡村学校倾斜,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
科学编制实施“十四五”规划
加速推进城乡学位供给
全域加强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
聚焦“融合应用”,数字赋能要有新动力
全面实施教育信息化“一号工程”,努力用数字化改革赋能教育教学。
加快国家级实验区建设
实施“教育魔方”建设工程
推进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工程
围绕“亚运兴城”,开放合作要有新格局
抢抓“亚运兴城”的历史机遇,积极主动拓宽教育交流与合作渠道,培育“中国心·世界眼”的萧山少年。
培育校园体育品牌赛事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提升教育开放水平
推进“协同育人”,育人生态要有新面貌
汇聚学校、家庭、社区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营造健康成长环境和良好文明风尚。
强化督导督政 净化校外环境
加强家校共育 确保平安稳定
深化作风建设
不断提升
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
齐抓共管,着力推进“四责协同”
标本兼治,深化“三不”一体推进
正本清源,驰而不息转变风气
守正创新,建立健全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