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03日 星期三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人享有听力健康”,今天是第22个全国爱耳日

保护耳朵健康 你做对了吗?

  ■记者  盛凤琴  通讯员  邹紫

  3月3日是第22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是“人人享有听力健康”,旨在通过“筛查”“沟通”“康复”3个环节,将大众的爱耳护耳意识提高,早期发现和预防听力损伤,降低聋病发生率,提高全民素质。

  据区一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生盛迎涛介绍,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电子产品的增多,快节奏、高压力,以及噪声、不当用药等原因,导致听力障碍患者人数增多,老年人和年轻人成为门诊主要人群。医生提醒,老年人听力障碍尽早诊治,选择适合的助听器,可延缓病症。年轻人要注意科学用耳,避免噪声接触。

  误区一:年纪大了机能减退,听力下降很正常,不用诊治

  医生提醒:趁早干预,选择合适的助听器,可延缓病症

  在区一医院耳鼻喉科门诊,来看耳朵的患者中有很多是老年人。该院的统计数据显示,每个月医院都有2000多个患者来看耳朵,有三分之二的患者为老年人。他们中有不少人认为,年纪大了耳朵功能老化了,有点耳聋是正常现象,即使治疗也是白费,所以不愿去医院治疗。其实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

  对此,盛医生表示,听力障碍的发生是一个缓慢进展的过程,待发现影响日常交流时,已经到了中重度听力障碍的程度,错失了最佳的康复时机。其实,当患者出现听力障碍时,早期干预治疗很重要,选择适合的助听器可以延缓病症,恢复日常的社交活动。

  市民王大伯今年68岁,早在5年前就已经出现耳鸣、听不清等情况。跟家人朋友聊天时,总要问个两三遍才能听清对方讲的话,这让王大伯情绪很低落,慢慢地他变得不愿意出门,也不愿意主动跟别人聊天,性格也变得很孤僻。家人让他去医院检查,固执的王大伯也很不愿意去。

  为了让王大伯能够听得清楚,家人在网上花了3000多元买了一个老年人助听器。在拿到礼物的那一刻王大伯很开心,但是当用了一段时间后,他把助听器塞进了抽屉。他说:“戴了以后虽然能够听到别人讲话,但同时还会听到很多嘈杂的噪声,对于讲话内容还是听不清楚,戴一天下来脑袋都嗡嗡的。”

  随后,在家人的软磨硬泡下,王大伯才同意去医院检查。盛医生通过详细检查后发现,王大伯患有重度老年性耳聋。如果早期进行听力干预,对王大伯生活的影响不至于这么严重,而且还可能延缓发展成为重度耳聋的时间。在后期的治疗中,盛医生和验配师一起为王大伯配置了专业定制的助听器,通过几个月的调试后,王大伯对助听器不再排斥。耳朵听得清了,生活也就恢复了常态,王大伯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比原来好很多。

  在就诊中,有些患者认为配戴助听器,听力会越来越差。对此,盛医生解释,事实上不戴助听器,听力反而越来越差。对于老年性听力障碍患者来说,佩戴助听器可以减缓听力下降的速度。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老年人观念也在逐步扭转,也希望能够通过仪器设备来恢复听力。很多患者和家属认为,老年人如果听不见,直接随意买一对“高级助听器”就可以了。其实,这样的做法欠妥。

  盛医生提醒广大患者,不要随意购买助听器,现在市面上有些助听器其实就是一个声音放大器,在放大音量的同时也把噪音给放大了。选择助听器需要到正规医院,由助听器验配师根据患者的听力检查结果专业验配后进行定制,而且佩戴后需要有一个适应、反复调试的过程。

  误区二:过度使用耳机,年轻人患突发性耳聋增多,休息一段时间能恢复

  医生提醒:突发性耳聋若不及时治疗,会造成不可逆转耳损伤

  如今,听力下降并不只是中老年人的“专利”,越来越多年轻人出现听力下降,甚至发生突发性耳聋。据医院统计数据显示,去年的就诊患者中有400多人出现了突发性耳聋的情况。在患者中有不少人认为,发生突发性耳聋时休息一段时间能恢复。事实上,突发性耳聋如果治疗不及时,会造成听力不可逆转的耳损伤,甚至会出现永久性耳聋。

  25岁的小张平时上班压力大,他喜欢通过听音乐、玩游戏等方式来减缓压力,耳机已经成为他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走路戴、玩游戏戴、听音乐戴、就连睡觉都要戴着耳机。长时间佩戴耳机,让他时不时会出现耳鸣、耳痛等症状,但是休息一天后又没有异样,所以小张压根没把它当回事。

  但是最近一次的遭遇让他慌了神。一天晚上,小张依旧戴着耳塞听音乐,听着听着他就睡着了,结果第二天醒来发现自己的一只耳朵突然听不见了。他依然想着休息一会就会好,可是过了几个小时后耳朵依旧处于“静音模式”。于是他急匆匆地来到医院,通过检查后发现,小张患的是突发性耳聋。

  盛医生说:“像这样的情况,在门诊诊疗中不止一个,来就诊的年轻人中有不少人的听力功能下降,他们中有很多人喜欢蹦迪、喜欢去KTV唱歌,或是长时间处于嘈杂的工作环境等,都容易造成听力下降。与此同时,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高强度的工作压力、突发情绪起伏等也是导致突发性耳聋的诱因。”

  盛医生建议广大市民,生活要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科学用耳,避免噪声接触,减少佩戴耳机的时间。如果一定要佩戴耳塞,尽量选择降噪耳罩。声音要控制到40—60分贝,简单来说音量控制在60%以内即可。每次听的时间不要超过1小时,全天累计不要超过3小时。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耳朵没有不适症状,尽量不要去掏耳屎,因为耳屎对耳道有保护作用。有些听力损伤是不可逆的,平时一定要注意对耳朵的保护,一旦出现耳鸣、闷痛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人人享有听力健康,关爱听力健康从现在做起。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亚运
   第05版:民生
   第06版:广告
   第07版:生活
   第08版:财经
保护耳朵健康 你做对了吗?
58条道路14072盏LED灯“上岗”
解封啦 我区养老和儿童福利机构恢复正常运行
春天的笑脸
城市“啄木鸟”来了 160位市民监督员持证上岗
实现“健康中国” 我省启动26项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