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06日 星期六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沙地养育之恩 报答你的只有一本书

萧山三作家品读王长生新作《沙乡简史》
2017年8月26日在临江兵团知青文化园王长生接受央视大型人文纪录片《一脉钱塘》摄制组采访

  五十载沙地情结

  去年12月10日杭州华侨饭店,“难忘浙兵岁月50周年联谊会”上,长生悄悄塞给我一摞稿纸。映入我眼帘的是《沙乡简史》四个字。回家便细细阅读起来。谁知一读竟难以释卷。这哪里是简史?分明是萧山围海造田历史的鸿篇长卷!

  长生与我同龄,都是初中没读完的“两届生”,两人都在海涂上打拼了八年。所不同的是他来自海宁我来自余姚,对文学的共同爱好把我们俩聚在了一起。我们一到兵团就投入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工程浩大、艰苦卓绝的萧山“军民联围十万亩”的两期围垦战役。兴许是长生见缝插针埋头读书的习性感动了领导,围垦战役结束后他被抽调到团部,派到杭州规划设计处学习。这不是“赶鸭子上架”吗?长生痴迷的是写诗作文呀!但长生为了尽快适应工作,夜以继日,废寝忘食,边干边学。半年后,居然成了八团建筑设计制图的行家里手!全团数十幢办公楼、宿舍营房乃至大礼堂、厂房无不出自这位土设计师之手。

  不久,长生这位游走在文学边际线上的年轻人再次阴差阳错地被选送到台州农校学畜牧兽医。学成归来,我与他成了朝夕相处的同事。他经常背着药箱在各个连队的猪场里转悠。工作之余,两人各自钻进书堆自得其乐。他偏重于诗文,我热衷于外语。

  长生是个既浪漫又内敛,既潇洒又低调的书生,凡事追求完美,从不轻言放弃。游走在海涂数年,无论是海涂上的风,海涂上的雨,还是大坝上的芦苇,滩涂上嬉戏的鸟儿,给他美感,给他灵感,令他赞叹,令他思绪万千。他编写的诗集、出版的散文集,无不带有海涂沙地的印记和气息。据我所知,他挥之不去的沙地情结可以追溯到他的少年时代。他的父亲1964年曾抽调到萧山党湾一带,调研指导农村工作,与沙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回家探亲时便把沙地的景象和农民的艰辛讲给儿子听……

  1977年下半年,我参加高考上了大学,长生调到了萧山公安局,但我们之间的兵团战友情谊未断。他每每有新著出版,都会寄送给我,我亦如此,每每有译作刊登都会寄送或告知他。

  一直以为,长生与我差不多,文学写作只是自己的业余爱好。这回竟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沉沉甸甸的《沙乡简史》文稿,好似在浩瀚无垠潮来汐去的海涂上收集挑拣美丽的贝壳,在上下八千年沉积的沙土里挖掘整理珍贵的宝藏。钱塘江口杭州湾的沙地文化原本就是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尤其是近五十年来,沧海桑田,滩涂沙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时势造英雄。而长生把纪录和讴歌历史文明的创造者作为《沙乡简史》的主轴是值得称道的。细细品读《沙乡简史》,字里行间无不浸润着长生辛勤耕耘滴下的汗水。一丝不苟采集翔实确凿的史料文献;满怀深情选编浪漫美丽的故事传说,恰恰是长生的个性喜好和专长使然。可以想象,为了这部《沙乡简史》,长生耗费了多少时间和精力,熬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有志者事竟成。这部鸿篇长卷恰如其分地填补了钱塘江杭州湾沙地历史的空白。

  《沙乡简史》现已付梓成书。浓浓的墨香弥漫着淡淡的乡愁。我想,这也许是长生报答沙地养育之恩的一种诗意表达。

  (作者朱佳强,1970年赴浙建兵团参加萧山围垦,1977年进南京大学,省外贸公司退休。早在2005年时,向省委省政府提交《铺设一条千岛湖至杭州饮用水管道》,被采纳,工程于2019年9月竣工,净水输送杭城。现任民盟省老龄委副主任)

  览《沙乡简史》

  沙乡育尔我,水是钱塘鲜。津津贯血脉,自幼饮清甜。江花红胜火,清流碧于天。欲写母亲河,欲著沙乡篇。搜罗穷古籍,踏勘遍江南。溯源到大禹,几度海桑迁。潮来天地倾,洪去卷人烟。三门大中小,动荡走狂澜,坍江南或北,淤沙北又南,猛兽冲塘缺,潮水毁庄田。子胥难驾涛,钱王发弩还。千百水神庙,黎庶求平安。伟哉时代进,搏战杭州湾,大堤金汤固,围垦屯良田。始将蛟龙锁,江涛少凶顽。盐渍凝民汗,息壤生醴泉。拓疆创奇迹,萧山与海盐!有志事竟成,倾心四十年。也曾同考察,禹穴与龙山。有文记旧事,影像留瞬间。惭愧吟渔浦,征引入史编。

  注:《沙乡简史》书中《渔浦烟光晴景豁》一节引拙作《访横筑塘》。

  (作者蒋荫焱:闻堰街道人,省作协会员)

  值得一读的良作

  正值“五老”讲师团准备“五水共治”课程时,曾经的同事王长生送来新作《沙乡简史》。这是一部描写钱塘江流域千百年来变迁的著作,也是反映沙地围垦前世今生的作品,更是当下“五水共治”的一本好教材。

  钱塘江、杭州湾,沉淀着八千年跌宕与文明,沙地围垦文化更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尤其是近五十来年南沙大地天翻地覆的变化,需要人们的挖掘与整理,也需要人们的寻找与记忆。《沙乡简史》恰到好处地弥补了钱塘江、杭州湾、沙地历史文化的空白。      此书由团结出版社出版,共计26万字,以“水从天上来”开篇,正文8章,漫流之地、三江五水、山水海潮、阅海金缆、吟龙江潮、回望沙地、骨笛流韵、弄潮江海,系统介绍钱塘江流域的天文地理、文化历史、水利沿革、沧海桑田。在介绍萧山沙地“保供水、排涝水”方面,作者把一串翔实确凿的资料数据推送给读者: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南沙大地,共筑有防洪堤塘183公里,其中一线堤塘88公里;有小砾山引水枢纽、江边排灌站、钱江枢纽闸站、顺坝、四工段、大治河排涝闸站等6座闸站,总装机15690千瓦,提水能力273立方米/秒。排涝闸11座,排涝能力2022立方米/秒。区级河道117条,总长853公里,节制闸40多座……

  悠悠钱塘,水泽浙江。在沙乡逐潮篇中,作者以生动的文笔,真挚的感情,纪录讴歌沙地历史文明的创造者,形象塑造浪漫美丽的故事与传说,纵情歌颂历代萧山人围垦治水的丰功伟绩。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小说,人物栩栩如生,事件逻辑清晰,语言满怀深情,展示出作者文笔的功力与底蕴。

  纵观整部作品,史料翔实,文笔流畅,浸润着作者辛勤耕耘的汗水与心血,凝聚着积五十余年的研究成果与收获,字里行间表达出“傻劲”的心志与恒力。只要细细品读,渐渐消化,慢慢融入,必有所获,是值得一读的良作。

  (作者陆永敢,萧山作协会员,曾在乡镇、检察院、政法委、人大法工委、工商联工作任职)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梦笔桥
   第04版:文化 悦读
沙地养育之恩 报答你的只有一本书
这个古代萧山人四迎康熙圣驾
成人之美
大汤坞新村文化员裘春萍创作响扇舞《霸王别姬》获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