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06日 星期六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个古代萧山人四迎康熙圣驾

  ■文/ 傅浩军

  清朝萧山人毛奇龄禀赋异常,聪颖过人,在经学、史学、文学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康熙时期,在正常科举考试之外,增设博学鸿儒制科取士,经在京三品以上官员,在外总督、巡抚等大吏推荐,全国有一百四十三个名士参加了考试,毛奇龄也参加了这次考试。康熙皇帝亲阅试卷,录取了五十人,其中对毛奇龄的才学很是赏识,把他列为二等第十九名。由此,毛奇龄任职翰林院检讨,充当了《明史》的纂修官。

  毛奇龄博学多才,才气纵横,他著述宏富,作品惊人,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纪晓岚说:“奇龄著述之富,甲于近代。”毛奇龄编修了七年《明史》,后来因病请假回原籍。毛奇龄淹贯群书,才情绝世,还通晓音律。毛奇龄是清代著名学者、文学家、书法家,可说是继黄宗羲之后的浙学盟主。

  康熙皇帝第二次、第三次南巡时,毛奇龄迎接圣驾,得到康熙皇帝温谕奖劳。

  康熙二十八年(1689),康熙皇帝开始了第二次下江南。二月初,南巡队伍抵达浙江。按照惯例,皇帝来了,请假在家的朝廷官员也要与地方官员一起到边界上迎接。毛奇龄回到萧山养病已有三年,年纪已六十六岁了,身体也还没有养好,但在得到接驾的通知后,还是很高兴,抱病随同其他官员,到嘉兴城外恭迎皇上。

  二月九日,康熙在杭州府城内,接见官员,访问民风,视察河道,检阅军队,还游览了西湖,留下不少墨宝。其时,正值元宵灯会,皇帝来了,布置得更加隆重,飞来峰天竺山以及苏白二堤,一路张灯结彩,火树银花,晃朗如昼,热闹非凡。

  二月十三日,南巡队伍启程前往绍兴禹陵,渡过钱塘江,在萧山西兴渡口登岸。这天,因昨晚下了一夜的雪,江边满是积雪,银装素裹。毛奇龄年事已高,腿脚不便,跪在路边,随地方官员士绅们一起恭迎皇上。大队人马陆续上岸行进,康熙上岸后,骑着马踏上了萧山这片土地,侍卫驰马过来按例询问了跪拜人员的衔名,康熙在听到毛奇龄的名字时,马上勒住马停止了行进。

  康熙对毛奇龄印象深刻,毛奇龄是康熙本人在博学鸿儒科考中录取的人才,曾参加明史编修。康熙皇帝尊敬老人,善待老臣,听到毛奇龄也在这里,心头很是高兴,问毛奇龄:“你的病有没有好啊?”毛奇龄回答说:“还没有好。”骑在马上的康熙回过头来,往毛奇龄这边看了一眼,随后驱马前行。毛奇龄则伏在地上,朝着皇帝行进的方向连连叩头谢恩。

  二月十四日,康熙在绍兴祭禹陵,亲制祭文,率扈从的大臣、侍卫、部员步行进禹陵大殿,行了三跪九叩大礼。祭拜完毕,康熙登上窆石亭。当天,南巡队伍返程,晚上康熙驻跸萧山西兴。

  二月十五日,钱塘江边,寒风刺骨,雪花飘飞,康熙一行踏着积雪再次往渡口渡江。当地官员们夹道跪拜,在望京门外迎送皇帝。毛奇龄也在其中埋头跪迎。

  浩浩荡荡的队伍陆续在人们面前走过,前有仪仗,后有护卫,其时,骑着高头大马的康熙已经在毛奇龄面前走过了,他忽然似乎看见了人群中毛奇龄的身影。康熙记挂着这位老臣,马上勒住了马,队伍也随之停顿下来。

  康熙回过头来,居高临下看着毛奇龄,关切地问:“你的病好了吗?”毛奇龄恭恭敬敬地回答:“还没有好。”康熙皱起眉头又问:“是什么病?”毛奇龄回答说:“是双足风痹不能站立。”康熙再问:“怎么不调理调理啊?”毛奇龄回答说:“调理不好了。”康熙又问了一句,但是康熙骑在马上,隔着点距离,加上还有风,毛奇龄硬是没有听清皇上说的话,一时间对答不上来。旁边的侍卫催促毛奇龄回答,匆忙之下,他急中生智只好含糊地回答说:“小臣我那点小事,怎劳皇上如此费心垂问!圣恩浩大,小臣何敢当,小臣叩首谢恩。”便连连叩头。于是,康熙又满眼关切地看了毛奇龄一下,驱马走了,大队人马继续前行。

  这是康熙在第二次南巡期间毛奇龄迎接圣驾,十年后,康熙第三次南巡到杭州,已经七十六岁的毛奇龄又一次拜谒行在。毛奇龄将探讨礼乐制度的《圣谕乐本解说》等书进呈给皇上。康熙见到这个老臣很是高兴,温谕奖劳,赐他免跪,还赏御书一道。随驾到来的皇太子也赐给毛奇龄睿书一道,屏联一副。

  “圣恩惓惓,垂眷再三”,毛奇龄觉得自己不过是一个文官,并非朝廷要员,品级不高,想不到在家乡迎接圣驾中得到如此厚爱,很是感激,后来还写了一首诗以谢天恩。

  (选自“萧山故事”微信公众号)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梦笔桥
   第04版:文化 悦读
沙地养育之恩 报答你的只有一本书
这个古代萧山人四迎康熙圣驾
成人之美
大汤坞新村文化员裘春萍创作响扇舞《霸王别姬》获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