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10日 星期三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接第3版)

  习近平同志在谈到“大学生应该正确把握自己的人生目标”时讲起自己的故事,说:“我年轻的时候是非常勤奋的。我觉得世界上少有特别聪明的人,成功的经验就是笨鸟先飞,勤能补拙。鲁迅先生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甚至比你们还小、只有15岁时,就到陕西延安地区下属的一个山沟沟里插队落户。那个时候政治决定一切,而我在政治上已被判‘死刑’。……即便如此,我也没有自暴自弃。虽不得兼济天下,也要独善其身;虽无以治国平天下,也应修身齐家。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为此,我在放羊时带上书,在窑洞的油灯下埋头苦读,甚至还涉猎军事书籍,早上起来吐出的痰都是黑的。我深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当年所学的很多知识直到今天还管用。”

  在谈到“培养吃苦的精神”时,习近平同志说,浙江自古是卧薪尝胆之地,人文荟萃之乡,浙江人人不怕吃苦。改革开放初期,浙江人就曾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历经千辛万苦。他还说自己也是苦出身,对浙江人不怕吃苦的精神感同身受。

  在鼓励大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坚定的理想信念时,习近平同志回忆起自己小时候受长辈的影响,家里老是吃面,以至于家里的厨师都被人笑成是面条师傅。后来,他在农村也学会自己揉面。他说,人进入社会的过程就如同揉面粉的过程。面粉加上水揉一下,然后一捏,很容易散开,但你继续揉,揉了千遍万遍后,它就再也不会散开,你给它拉长了,它也不会散架,反而变成了拉面,这是因为它有了韧性。人走上社会,就像面粉一样被社会不断地搓揉,刚开始可能会散架,但你信念坚定,受得了压力,越揉反而越韧,最后变得非常有韧性,再也不怕搓揉。

  有一次,习近平同志在报告中讲到一位河南籍的农民工李学生,在温州务工期间勇救儿童,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他评价李学生是一个作为平凡之人而作出不平凡壮举的英雄,他见义勇为的表现不是偶然,是做人的理想和价值在关键时刻的表现。他虽然是一个平凡的农民工,但却是一个高尚的人。习近平同志借此勉励青年学生把自己的理想内化为心灵的坚守和生活的航标,树立并实践高尚的理想信念,努力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在讲到交朋友时,习近平同志告诫领导干部要择善而交,多交一些益友、诤友,而不是酒肉朋友。习近平同志说起在福建的时候,台商很多,他就经常跟领导干部讲,要亲商爱商,但要注意分寸,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要慎同餐、慎同行、慎同事,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他还说,领导干部要学会拒绝,学会包公的“黑脸”,不要被人情和面子所累,真正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对于年轻的大学生,习近平同志希望他们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他讲到在延安农村插队时与群众打交道的一些亲身感受:“我的成长始于陕北。插队时离群众最近,7年的经历使我受益匪浅,为成长进步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也是同样原因,1982年,我主动要求从中央机关再次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我说要像爱父母那样爱老百姓。”他说,自己最深的一个人生体会就是,最难时最大的靠山是人民群众,一是不信邪,在你最需要时伸手援助;二是教你做人做事长见识,实事求是精神来自于群众,看干不看说;三是具有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做事没有浮躁之心。

  几天前,我和浙大的一位年轻老师交流,她说最近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忍不住感动得落泪。巧合的是,她在2005年正读研究生,那年6月聆听过习近平同志的报告。回忆起当时场景,这位老师说有两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身居要位、日理万机的领导竟有如此之高的人文素养,大量的故事、大量的数字信手拈来,演讲时基本脱稿;二是没想到他列举自己的生活经历如此坦率,小小年纪下乡锻炼,但不随波逐流,正确把握自己的人生目标。

  俗话讲:“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十几年过去了,习近平同志当年那些朴素话语、殷殷期望,犹如涓涓细流,始终流淌在浙江人的精神血脉之中。

  (采访组:田玉珏 薛伟江 李政 原载3月8日《学习时报》)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公益广告
   第06版:综合
   第07版:财经
   第08版:汽车周刊
我区已有42万余人投保“西湖益联保”
萧企斩获7项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
区城管局启动市政道路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行动
党湾首个商贸综合体结顶
提高政治站位 强化履职担当 打造清廉样板
春运40天我区运输旅客1500余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