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燕燕
作为中医内科专家、中医皮肤病专家,来马德勇医生这里看皮肤病的人总是门庭若市。马医师提到:“其实皮肤瘙痒、湿疹等都是体内有湿邪的表现。”
不仅是皮肤病,每个人体内或多或少都有些湿气,随着湿气的加重,它就会在身体中找各种发泄的出口,并以各种症状表现出来,一些疾病也就随之而来。湿热到皮肤上就表现为湿疹、红斑;湿热下注就表现为瘙痒带下病、脚气、大便黏腻不成形;湿热在上则表现为舌苔厚腻,头发油腻、面部油亮。且有人早晨起床总感觉头部沉重、四肢乏力、打不起精神;有的人体型肥胖、身体困重、小腿肚子常发酸发沉,都是体内有湿邪。
人体为何会产生湿邪?马医生说道:“主要有三个原因,地域、饮食和作息。”
《黄帝内经》有云:“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生活在萧山,特别是春夏季,雨水比较充裕,环境又闷热,外部环境的湿气也会影响人体,而造成湿病。
“我们这里的人大多表现的是湿热症状。5月下旬—9月下旬,来我这边看皮肤病的人特别多。”马医生说,“像刚才那个病人,每天游泳,这段时间阴雨连绵,更容易导致内湿与外湿相结合,使湿气更重。”
第二个原因是饮食。现代人饮食很多都是肥甘厚腻。年轻人各种烧烤火锅、奶茶冷饮;中年人喝酒吸烟,导致体内积滞脾胃受损,代谢不出去,湿气滞留。马医生建议冷、甜、油腻这一类的食物都要少吃,可以适当吃些应季食物促进湿气排除。“萧山人这个季节都会用葫芦、冬瓜来烧汤炒菜,然后配一碗米饭,稻谷在《本草纲目》中有利水的作用,在这个季节多吃点冬瓜、葫芦有利于湿邪的排出。”
第三是作息不规律和缺乏运动。现在很多人长期熬夜,日夜颠倒;上班族长期久坐,血功能失调,脾胃运化能力下降,体内代谢产物积蓄,从而使体内的湿气不能及时排出。“要祛湿,关键是要健脾,脾胃好了,人体的排湿、祛湿能力就运转起来了。规律的作息和适度的运动都是强健脾胃的关键。”马医生说。
马德勇,中医内科专家,中医皮肤病专家。道家丹道医学与儒医经方时方相结合。方药与针灸汇通。
回元堂坐诊时间:每周一、三、五 全天,周日上午
温馨提示:本周将免费提供2个马德勇医生的专家号,有需求的读者可以拨打小编的电话报名。
(小编电话13967155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