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31日 星期三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激活基层治理“细胞” 平安萧山建设打通“任督二脉”

智慧公安
临浦镇社会服务分中心建成揭牌
宁围街道“宁聚蓝”智慧信息平台
交治站内部场景
开展街面执法
→杭州师范大学师生为众联村村民宣讲《民法典》知识
↑文明过马路劝导活动
←益农镇交治站
区矛调中心人大代表联络站
区矛调中心公共法律服务区块
民情圆桌会
夏季大巡防集结现场

  ■记者  蒋超  通讯员  殷卓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战略擘画。平安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推进?

  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去年以来,全区统筹推进平安稳定和疫情防控工作,以深化平安村(社区)创建和推进风险隐患“十大专项治理行动”为抓手,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成功捧回了全省首批“一星平安金鼎”,“平安萧山”这张金名片愈发闪亮。

  今年,萧山进入了亚运会筹办冲锋冲刺、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围绕“亚运兴城攻坚年”行动纲要,我区以“数治”为引领,以平安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实施,积极为高水平建设“亚运国际城·数智新萧山”保驾护航。

  智慧赋能   “数字乡村”夯实平安基石

  打开手机,进入钉钉,原本要月底才能查看的“红黄黑”三色榜单,不仅能实时展示数据,还能实现事件实时流转、隐患实时快处、宣教实时落地,一旦有事件处置,直接推送至所在地村社和网格员。

  一部手机,底数门儿清。这是“平安村社指标”在线应用的优势所在。该平台以“一屏统揽、两端发力、三级协同、三色预警”为主要架构,覆盖全区22个镇街、549个村社,实时在线展示6类25项平安数据,依托大数据分析研判,不仅将各部门从手工上报工作中解放出来,而且进一步提高了指标数据的精准性、实效性、实时性,服务支撑区、镇、村三级干部和网格员开展针对性工作。

  为深化平安建设,我区在全省率先出台平安村(社区)创建“双十条”评审办法。“十条结果指标”由区级部门考评,包括人员非访、案件控发、交通事故、火灾事故、村民违法犯罪等十条内容。“十条过程指标”由镇街自行考评,包括治安巡逻、矛盾化解、人员帮教、村规民约等十条内容。通过每月点评和晾晒排名,倒逼镇街、村(社区)进行精准施策、靶向攻坚。

  考核“指挥棒”带来平安“大提升”。2020年,全区461个村(社区)的有效报警数同比下降、376个村(社区)的案件受理数同比下降、445个村(社区)未发生交通死亡事故或实有人员有责交通死亡事故、439个村(社区)未发生一般火灾事故、534个村(社区)未发生其他安全生产事故。

  从“治安”到“智安”, 我区社会治理的新路径正在崭露头角。钱江世纪城探索出一条“数字警务+物联自治”的新路子,实现金融案件受理数断崖式下降、物业类矛盾纠纷数断崖式下降、火灾隐患类警情数断崖式下降。宁围街道的“宁聚蓝”、临浦镇的“平安钉”等创新举措,也成为打通基层服务治理“最后一米”的生动实践,实现了精密智控和群防群治的有机结合,有力推动辖区警情、案件“双降”。

  在平安村(社区)创建的牵引下,各村(社区)按照新时代“枫桥经验”要求,不断创新实践符合辖区实际和民风特色的治理模式,涌现出义桥镇云峰村“微信治村”、益农镇群围村“智慧小脑”、闻堰街道老虎洞村“五福临门”、进化镇华锋村“孝亲福地”、北干街道湖滨花园社区“红管家”、党湾镇庆丰村的“五美庆丰”、新塘街道涝湖村的“清和涝湖”等群众公认且富有活力的村级综合治理的先进典型,为助推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经验做法。 

  强基固本   重点出击精准突破

  晚上九点,一辆外卖电动车以百米冲刺的速度闯了红灯。事后,他不仅被交警“抓包”进行了处罚,还导致自己的外卖派单数下降,并被公司批评教育。这得益于“交治通”APP的高效。在该平台的助力下,2020年全区电动自行车违法宣教反馈率达86.73%,电动自行车亡人事故同比2019年下降32.3%。

  2020年,为深入推进“强基固本年”活动,进一步加大全区社会风险、安全隐患的防控力度,夯实“平安萧山”基础,萧山组织开展了风险隐患“十大专项治理行动”。

  围绕控大风险、除大隐患、防大事故,突出交通安全、社会治安、信访维稳、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房产租赁、餐饮行业、欠薪问题、网络借贷、“平安三率”提升等十大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环节,我区着重排查整改风险隐患,推动落实主体责任,切实做好隐患整改“四落实”(目标、措施、责任、时限)及绩效评估。

  特别是,为保障道路安全和畅通,去年我区大力推进“双百日”攻坚行动,力争让实效“看得见”。在全区范围内共累计排查各类道路交通安全隐患2025处,并按照“一路一方案”制定整改报告。针对挂牌的9个重点镇街,开展道路隐患滚动排查,突出穿镇、穿村道口“五个一”及“海淞”系列

  等交通安全设施建设,分类精准治理。同时,以风情大道、金城路两条重点拥堵道路10个交通拥堵节点为整治对象,通过潮汐车道、优化交通信号灯配时、打通断头路等举措,大力推进堵点治理,成效明显。

  此外,对电动自行车逆向行驶、闯红灯、骑快车道、停车越线、不戴头盔等5类重点违法行为开展专项整治。加强对“一盔一带”佩戴使用情况的检查、宣传、劝导,进一步提升电动自行车驾驶员交通文明素质和头盔佩戴率。通过实地检查、视频抽测,全区电动自行车头盔佩戴率达到了95%以上。

  如今,既能体验、又能受教的交治站,已成为村社的“新标配”。在训诫室里倾听工作人员的知识讲解,在宣教室内观看警示教育宣传片,在VR体验机上模拟道路行驶……每当道路交通违法人员按规定学习后,都将得到全新又深刻的道路交通教育体验。我区还进一步丰富交通安全五色评估考评体系,通过安全管理积分、车辆违法数量、安全教育得分等维度,对交通安全进行综合研判,以便对违法、事故、安全教育进行趋势分析,为今后工作的深入推进打下扎实基础。

  化解纠纷   “小窗口”洞见“大治理”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萧山,最终落脚点在于更有效地应对重大风险、解决突出问题,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遇到矛盾,碰到纠纷,一个地方就能“找到说法”。作为区域治理现代化的“牛鼻子”工程,萧山已实现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区、镇、村(社)三级平台全覆盖,向着“最多跑一地”的改革目标迈出了坚实一步。

  规范化“三级矛调中心”建设,是萧山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这份自前年开始浓墨书写的“民生答卷”,让群众解决问题不用再“多头跑、越级跑、反复跑”,构筑起了集信访和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社会治理事件处置、社会风险研判为一体的综合治理平台。

  自去年9月挂牌成立以来,萧山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实现一窗式受理、一揽子调处、一条龙服务。一方面,充分发挥入驻中心35名专职、专业调解人员的调处中坚力量;另一方面,融合设立人大代表联络站、政协民生议事堂,整体引入13名商事仲裁助理、60余名律师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聘请3名心理咨询师驻点服务,实现矛盾纠纷由一元向多元转变。

  那么,是不是有了矛盾就得赶到矛调中心来“诊治”呢?就像医疗的分级诊疗一样,群众矛盾也分级处理。作为群众信访和矛盾化解的“首道线”, 萧山有数量众多的、分设在村社的调解组织,也有设立在中心集镇的矛盾调解分中心。这些矛盾调解的“毛细血管”,有效发挥了“三治融合”“全科网格”等作用,把信访和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

  在数字赋能社会治理的大背景下,我区还善用“一根网线”联通各种资源,通过“一码解纠纷”、微法庭、平安钉等载体,推动矛调中心从“线下”延伸到“线上”,方便群众“指上调”。

  “物理整合”背后的“化学效应”,在“成绩单”上可见一斑。2020年1-12月份,全区共通过人民调解途径化解纠纷17910件,调处成功17826件,调解成功率达99.5%;ODR在线调解12984件,调解成功8310件,在线调处成功率达64%。全年经过诉前调解手段进行司法确认案件8513件,进一步促进矛盾纠纷诉前分流、降低社会治理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在深入推进“雪亮工程”“天网工程”“智安小区”等社会面安全感知体系建设的基础上,我区还全面推进亚运安保前端感知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以统一地址库为基础的社会治理全量信息视图建设,持续深化社会治理数字驾驶舱建设,进一步提升视频监控智能分析能力,实现全区社会治理基础要素和各类案事件智能监测预警的全景展现和精准智控。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湘论
   第06版:专题
   第08版:综合
   第09版:民生
   第10版:生活
   第11版:财经
   第12版:专题
激活基层治理“细胞” 平安萧山建设打通“任督二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