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关系安全、关系民生、关系发展,是萧山在“十四五”时期实现赶超跨越、再创发展新优势的重要增长极,必须抢抓机遇、放大优势、补齐短板、抢占高点。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相关平台、部门、镇街的合力推动下,我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导向更加明确、空间布局更加合理、资源要素更加集聚、营商环境更加优化、业绩成效更加显现。
近日,区政协举行十四届103次主席会议,围绕“高质量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高地”议题建言资政。会上,区政协委员结合前期调研,从进一步加快完善规划布局、优化营商环境、做强产业园区、强化人才招引、推动创新发展等方面深入协商讨论,积极建言献策。
以下是部分区政协委员的发言摘要。
民盟界别委员陆峰:完善规划布局,
实现协同发展。一是聚力打造1个产业核心区。以空港经济区和科技城为核心,聚力打造全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主平台,其中空港经济区定位高端制造集聚区,重点布局生产流通的产业生态;科技城定位研发创新集聚区,重点布局前期研究到临床前研究的研发创新服务生态。二是培育多个特色化园区。开发区桥南区块聚焦新型医疗器械的研发和产业化,打造特色化新型医疗器械研发制造基地;信息港小镇聚焦智慧医疗领域,打造医疗健康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应用以及衍生服务全流程的生物数字融合示范园区;湘湖区块聚焦创新药的研发和应用,打造研发转化应用示范区。
医卫界别委员杨振莉: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服务水平。一是强化服务意识。树立全心全意服务企业的理念,集中力量保障优质企业在用地、厂房等方面的迫切需求,主动听
取企业意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打造最优营商环境。二是完善考核机制。充分认识生物医药行业前期孵育周期长、资金投入多的发展规律,采用外送盲评等方式,组织有关专家对企业产品开展潜力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给予政策扶持。三是加快政策兑现。全面梳理已出台的企业扶持政策,对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加快审批速度,确保尽快兑现。同时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扩大受惠企业范围,积极引进培育更多优质企业留萧发展。
经济界别委员沈张先:发挥民资优势,做强产业园区。一是鼓励民资参与产业园区建设。积极引导民营企业以资金投入、土地作价等方式入股园区企业,深度参与园区存量厂房改造提升、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打造标准化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园区。二是促进资源共享利用。加强产业园区与浙江大学等高校间的深度合作,通过建立统一
资源库,以网上预约等方式,推进仪器设备、专家库、实验室等资源集约共享。三是推动园区合作运营。鼓励民营企业以企业合作等形式,为园区企业提供人才招聘、劳务派遣和信息共享等服务,降低园区企业人力成本和运营成本。
科协界别委员沈铁伟:强化人才招引,推进产业升级。一是运用机制赋能。突出产业园区招才引智“主阵地”作用,将人才招引纳入项目质效提升的量化考核,完善人才创新创业成果转化机制,定期发布急需、紧缺人才目录,推动产才供需精准对接。二是加大政策引导。坚持分类培养、项目管理,强化人才、科技、产业等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主动对标省市和周边地区新政策,及时优化完善,动态保持人才政策的含金量。三是强化校企合作。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根据各产业园区特色设立大学生实
习基地、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博士后工作站等,帮助园区企业引进优秀高校毕业生。
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界别委员戚敏敏:坚持智慧赋能,推动创新发展。一是加强研发创新。把高质量仿制药、高技术含量生物药、高端医疗器械作为创新攻坚目标,重点发展生物药、开发新型医疗器械和医疗技术,打造具有特色优势的高层次产业集群。二是推动智能制造。加快“互联网+”智能医药工厂建设,提高药品研发与工程设计、制药设备自动化和医疗器械产品数字化等领域的智能制造水平,推动产业智慧化、数字化和集约化发展。三是加大国际合作。以“一带一路”为契机,搭建国际医药研发与推广平台,扩大交流与区域合作,提高生物医药的研发、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国际化经营能力,提升生物医药产业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