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在日常饮食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生活中做饭少不了油,很多人认为,“油大”的饭菜才好吃。其实,健康的饮食习惯还是提倡要减油,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天烹调油摄入量不超过25克。那么,油会对我们产生什么影响?为什么要减油?具体该怎么做呢?
适量为好 过量有害
油,也就是脂肪,它既是我们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膳食中重要的营养素。但过多脂肪,特别是动物脂肪摄入会导致肥胖。而肥胖又是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多种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因此,油吃多了会增加这些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带来危害的不是脂肪本身,而是不适宜的摄入量。调查显示,我国居民每日烹调油平均摄入量为42.1克,远高于目前的推荐值,甚至有26%的居民每日烹调油摄入量超过了50克。
所以,减油应针对摄入量问题,科学地选择,有计划地减量。在保证机体需要的同时,又不会因超量而带来健康负担。
处处可为 安享美食
我们的味觉习惯是逐渐养成的,也是可以改变的。下面这些减油的小技巧,就可以帮助我们在食物的选择和制作等多个环节践行减油,逐渐养成清淡饮食的习惯。
学会使用控油壶,控制烹调油摄入量。把全家每天应食用的烹调油倒入带刻度的控油壶,炒菜用油均从控油壶中取用,坚持家庭定量用油,控制总量。
多用少油烹调方法。烹调食物时尽可能选择不用或少量用油的方法,如蒸、煮、炖、焖、凉拌、急火快炒等。用煎的方法代替炸,也可减少烹调油的摄入。
少吃油炸食品。不吃油炸食品,或减少食用的频次,如炸鸡腿、炸薯条、炸鸡翅、油条油饼等。在外就餐时主动要求餐馆少放油,少点油炸类菜品。
少用动物性脂肪。建议减少动物性脂肪的食用数量和频次,或用植物油代替。由于不同的植物油各具营养特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应该经常更换烹调油的种类,食用多种植物油。
限制反式脂肪酸摄入。反式脂肪酸于健康有害无益。饮食中的反式脂肪酸大部分来源于人造奶油、起酥油、人造黄油等,藏身于我们日常常见的西式糕点如奶油蛋糕、面包,烘烤食品如饼干、薄脆饼,油炸食品如炸薯条、炸鸡块,以及巧克力糖果、冰淇淋等加工食品中。要减少反式脂肪酸摄入量,每日不超过2克。所以,上述食品要尽量少吃或不吃。
不喝菜汤。烹饪菜品时一部分油脂会留在菜汤里,建议不要喝菜汤或吃汤泡饭。
关注食品营养成分表。学会阅读营养成分表,在超市购买食品时,建议选择脂肪含量低,且不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在食品配料表中,如果有“氢化油”“人造黄油”“人造奶油”“植脂奶油”“起酥油”等字眼,说明该食品含反式脂肪酸的可能性较大。
第七十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