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孔鸿德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释义——季路问服侍鬼神的方法。孔子说:“人还不能服侍,怎么能去服侍鬼神呢?”季路又说:“敢问死是怎么回事?”孔子说:“对生都知道得不清楚,哪里能知道死呢?”)
即使现代科技时代,关于生死、鬼神这些玄远幽冥、看不见,摸不着,又无法进行实践性研究,无法彻底讲明的问题,也很难回答。但2500年前的孔子却很智慧,总是不下结论,“存而不论”。
关于鬼神,他回答“人都不能服侍,怎能去服侍鬼神?”关于生死,他回答“生都不了解,还怎么了解死?”十足的外交辞令、哲学噱头,还有一点点痞子口味。但是,你看他不像佛教、道教以及其他一些三教九流喜欢高谈阔论,他总把虚无缥缈的问题转移到现实的人生中,继而关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家国的关系。这恰恰体现了孔儒学说经世致用、活在当下的务实精神,以及他老人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人生态度。
这在列子散文《两小儿辩日》中也有体现。孔子在小孩子面前判断不出早晨太阳和中午太阳的远近,只能“不能决也。”实事求是地承认自己学识不足。而不像当今有些学者,在各种讲坛上,夸夸其谈,愚弄观众。比如某“国学大师”,竟然在《趣品人生》一书中把“高山流水”中的“伯牙”读为“俞伯牙”,要知道“伯”是一个姓氏,东汉高诱注释《吕氏春秋·本味》已经非常明确“伯姓牙名,或者雅”。又如某评委在诗词大会中自创古诗一首“大江东去流日月,古韵新妍竞芳菲。雄鸡高歌天地广,一代风流唱春晖。”你看到处出律、辞藻堆砌、意境混乱,不要说格律,连基本的古诗都算不上,是十足的打油诗。更有某些居心叵测者,总喜欢自说自话,大谈所谓的西方治国理论等“怪力乱神”之语。试问,离开国情,有现实操作价值吗?
不能说这些所谓的专家们水平不高,但和历史上真正的大师们总还相差十万八千里吧,偶有马失前蹄非常正常,不过在公众面前一定要勇于纠错,还知识和世界真实面目。至于一些心怀阴谋的学者教授更要认清国情和现实,少扯政治怪论,这样才不至于误导芸芸众生,同时也不丢导师脸面。
时至今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早已有目共睹,“实事求是”和“求真务实”更是我党我国的基本理念,静下心来,拒绝“怪力乱神”之语,“少谈主义,多干实事”,才是创业强国之路,“立足现实、活在当下”才是正心修身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