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7月05日 星期一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秀兰:只要党需要我 我随时都在

扫一扫二维码 查看更多内容

  ■文/摄 记者 魏乐钇

  沿着百尺溇社区横石板弄的一条老巷子走进去,93岁的老党员张秀兰就住在这里。身着红色布衫,满头银发的张秀兰精神矍铄,听闻记者来访之意,她说了一句“你们先坐,我就来”,便转身走回房间里。“我得把我的党徽戴上!”

  戴好党徽,张秀兰打开了话匣子,铺陈开来一段解放战争时期的“口述历史”。1929年出生的她,父母先后离世,相依为命的只有年迈的奶奶。“入伍前,奶奶就告诉我,去参军吧,部队是一个大家庭,人人平等。”就这样,年仅19岁的她跟随表姐加入了部队。经过简单护理培训后,她便被安排到了野战医院。张秀兰虽然参军时年纪小,但面对枪林弹雨,她总是冲锋向前,经历过济南、淮海、渡江三大战役的她,跟随部队从北至南。“渡江战役的时候,每个医护工作者需要照看数百名伤员,记得轮到我们医院过江的时候是半夜,且要求我们在天亮前过江。当时谁也不敢轻易说话,只能拍手呼应。”

  回忆起艰难的战争岁月,张秀兰思维敏捷,“当时完全不害怕,我父母都走了,奶奶年纪也大,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共产党就是我的家,我一天都没有脱离党组织,一生都要跟党走的。”

  1958年,张秀兰跟随丈夫转业回到萧山,从部队回来,当过护士、做过女工,无论是战火纷飞时期为后勤力量添砖加瓦,还是回到地方扎根医疗岗位,她都兢兢业业、恪尽职守。至于遗体捐献的想法,张秀兰已酝酿多年。2009年,她与丈夫先后签署了遗体捐献登记表,“不浪费国家一分钱、一块地,尽我所能为医学做出一份贡献,尽我最后一份力。”

  据张秀兰儿子介绍,母亲是一个很为他人着想的人,她经常告诉家里人,现在生活好了,要多为社会做点事。遗体捐献也是母亲和父亲考虑许久后做的决定,贡献最后力量,让大爱延续,家里人全力支持。

  如今,93岁的张秀兰虽年事已高,但精神状态一直不错。“我这一生都是平平凡凡的职务,没有做过太多的贡献,但只要党需要我,我随时都在。”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特别报道
   第04版:镇街
   第05版:专版
   第06版:民生
   第07版:教育
   第08版:小记者
全仁夫:仁心仁术救死扶伤 让党徽更加闪亮
萧山—旺苍“红色榜样”共学党史爱心助学捐赠仪式举行
我区开展社会救助专项治理评估
张秀兰:只要党需要我 我随时都在
我区举行驾培行业安全应急演练大比武
湘湖莲蓬开摘